@FAKEyomeno 其实我也不喜欢人们过分讨论他救了谁多老实善良,把重点过分转移到塑造一个毫无道德污点圣人形象上面,好多发言实在是太自我感动,太刻奇了
他只是个走投无路的普通人
帮助他的法律落后,审判他的法律却紧跟,这中间空前绝后的巨大落差,才是人们讨论能不能赦免一个犯罪者的原因。不是单纯的同情。
@FAKEyomeno 做过善事不能证明人是好人 和 做错事就是错的,这两点我同意
只是这个错是整个系统封锁了其他的可能性,甚至可以说是,整个系统一步一步逼迫他犯下的
人们对受害者愤怒,讨论欧的脱罪,并不是因为他的经历“博取了同情”
是因为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欧,没有选择
没有选择的犯罪,天然会被原谅,因为加害者也是受害者。
@emuinthesky 原来如此,鸡尾酒,好朋友
@emuinthesky 我们这边真的很经常出全村霸凌一户人的事,宗族强盛的地方,非常落后又非常野蛮
@emuinthesky 荔枝啤好甜啊,感觉这些饮料酒都是白砂糖,加点朗姆还挺好喝,比单纯可乐朗姆好。晕了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类meme,偷闲(摸鱼)去看了一点叙事研究。沉浸于负面情绪,反复激活自己的创伤性体验,实际上是出于人深层次的内在需求:探索和掌握“我是谁”。叙事是人对自己的存在的理解,就像一个人在向内探索自己,链接到自己的内核的同时,他也激活了那个伤痕累累的自我,重复性地体验负面情绪,实际上可以带来强大的自我感。
沉浸自己的创伤情绪本质上是一种意淫。
权力框架塑造了人们对生活和自我的消极认知。但我越来越意识到,自我价值感强一点的人才不会轻贱低贱别人的价值和感受。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越来越喜欢那种“这一切都是我应得的!”的人。
@yuyufish 这个爱心桃太美了吧,大明星
@[email protected] 鱼太可爱了吧好喜欢鱼
@dzr 这是一个,关于写论文的恐怖故事。哈哈哈哈!
我喜欢它是因为它是很少见的“一切发生在明亮白天”,鲜花歌舞和亚麻布之间的惊悚片。
@dzr 你还记得是什么主题吗?
我好像近期说了个小成本恐怖片,是《鬼魅浮生》。
看完肌肤我说的一部,对成为家长毫无准备,最终精神崩溃的父母杀了孩子的,是《洗浴时间》
再往前好像就是阿里艾斯特的恐怖片,我看完《仲夏夜惊魂》觉得很感人,很多人觉得反感又惊悚,可我莫名很羡慕那样的社群,感觉像一群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