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了一个采访,有一家人在小县城里,做名画复制品的小作坊。一家人流水线生产梵高,有打画布的,有调颜料的,这个人上第一层色,那个人上第二层色,最后钉画框,全都对照着梵高真迹的照片做。成品销往各类纪念品商店,或者家居摆件店。
负责把控全局的老爹表示,画梵高已经画了多少年,对梵高了如指掌,真迹的照片都已经印在脑子里了,一笔一画都背下来了。他就负责画最关键的部分,还要指导女儿女婿怎么画。
有一次梵高真迹在中国展出,老爹决定去看一看,虽然他觉得没有很大意义,都是他早就烂熟于心的东西。
然后老爹去看了,然后老爹被梵高真迹震撼了,说自家人画得差太远了,明明画得一样但是差太远了。
老爹就这样被一幅一幅梵高折服。
不知道有多少搞艺术的人去看梵高了,但是我想,他们肯定都没有这位老爹的感触深。
能在美术馆里得到这样的感受,真是难以复制的体验,不知道美术生去看雕塑正版又回想自己画过的石膏像,会有这样的体验吗?还是觉得应该很不一样吧。
@dzr 这个片子叫中国梵高,我记得最后好像这个老板是真的去了荷兰还是哪里看的梵高真作,如果有感兴趣的友友可以在b站找到
@dzr 有的 直到看见真迹才发现和画的复制品石膏相比,简直是两百万耳环和义乌小商品。。
不瞒您说这是我当年的高考作文素材 不过确实很感人
@dzr 老爹是不是当时攒了机票钱飞荷兰看的来着,还在梵高博物馆的报刊亭里看到了自己的话。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他当时在那个梵高取经的咖啡厅门口,复刻了那张画,很多人围观。
@dzr 大芬村。六七年前的新闻。
@dzr 我也看过这个!老头按自己认知里的习惯,给梵高点了三颗烟祭拜。他看到真迹被震撼到后,回家之后开始创作自己想法的作品,感觉像完成了一次跨时空的艺术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