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分享桑德尔的公正,有人说看完了感觉还是很混乱,不知道自己算是站什么主义,希望可以有比公正更简洁的语言可以理解。
其实人做决定往往不是死认一个主义的,而是经常觉得这种可以那种好像也可以。在不同的情况下,立场变换,主义也会变。比如是多数派的时候往往就会用功利的思路,是少数人的时候就希望能诉诸自由或者美德。
但为了更好地探索自己决策的道德方面,权衡可能影响选择行动方案的考虑因素,可以通过这么评估问题来看看自己是偏向哪种思考模式:
1.哪个选项会产生最大的好处,而伤害最小?(功利主义)
2.哪种选择最能尊重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权利?(权利)
3.哪个选项平等或相称地对待人们?(正义)
4.哪个选项最能为整个社区服务,而不仅限于某些成员?(共同善)
5.哪种选择可以引导我成为我想成为的那种人?(美德)
我看到了很多反馈,好像困惑最多的部分就是不理解为什么亚里士多德的“有的人天生就是奴隶”这种主张会算是正义论。
因为正义涉及“与其相称(proportionately)”的对待。亚里士多德认为有的人天生就是适合做奴隶,这是他们的幸福所在,是自我实现的路径。(这里不讨论这个前提是不是错的)在这个前提假设下,他维护奴隶制,完全是出于分配正义的原则。
因此可见,同样的选择也不一定是由相同的主义推导出来的,所以不用太纠结自己“是什么主义者”,人的思考是很复杂的过程,不会也不该和理念锁死。
#每月应许电影
我上个月开始补导演Ari Aster的作品,他拍的两部电影我都喜欢,他好会拍那种支离破碎的人。绝~~望~~。
不建议情绪不好的人观看。
这个月我打算把之前被推荐的一些电影补了,所以没有新的想看的。写论文很累,依然是想死的一天。
#每月应许电影
快把此标签用成私影标记了 :2101: 但我要说我看了《仲夏夜惊魂》觉得好喜欢,气氛上的喜欢,我在这里喊叫一下心里盖不住的喜欢
发现自己看电影,听歌,都经常选择(从比较负面的方面)强emphathy的作品。之前有段时间家人来见面表示对此口味很厌恶,说了一句让我莫名很生气的话,大意是你看太多恐怖片所以你才思想变得那么depress……
晚上想到为什么很生气了,因为她理解颠倒了,不是因为我接触这种作品我才容易break down,是因为我已经是这样的人,这种东西等于一种我可以理解的语言,会给我安慰。它确实很disturbing,但是这是一种安全的、我自己主动选择的触发,这种能自己掌控的小范围崩溃其实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精神放松。“我控制我自己的恐惧和痛苦”的安心感,像微电流的电击,像吃辣吃到哭一样。
但确实也不能做过头,做过头就又是自残。microdoes to chill, overdose to die
去年的今天有人忽然把名为Josh的几个人拉了个群组,并啪地发了经纬度地址:在一年后的今天到这里来,我们要展开一场Josh战。胜利的Josh将可以保留这个名字。你们有一年的时间可以准备。
因为实在是太过迷惑,这张截图流传蛮久。一年后的这一天,2021年4月24日,今天参加Josh战的人可能有几百个。大家都好认真对待迷因图(看热闹不嫌事大
看直播好热闹啊。羡慕去了现场的人。
人类……你们好无聊!……又好可爱!!
#每月应许电影
这个月没有什么空看电影,不过《这个男人来自地球》早先看过,一万美元一个场景90分钟,能拍出这样一个故事我觉得很厉害。我喜欢他对宗教意义的虚无解构。从犬儒到宗教狂热信徒其实一点都不难,难的是当个有信仰的无神论者。
上个月后来看了《狼屋》唉呀妈呀膈应死我了,观影体验贼拉难受。一边觉得很感动,一边浑身上下都和片子的气场抵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