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德哥尔摩
#每月应许电影
有一点点像《热天午后》的题材,银行劫匪与人质的故事,最终也都是劫匪失败的结局。不过比热天午后更浪漫许多,劫匪竟然真的很善良,人质竟然真的为劫匪着想。
但是这个浪漫的故事好像离斯德哥尔摩的真相很近——我听说,并不存在什么所谓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是当时警察操作太离谱,使人质失去对警察的信任,宁愿帮助劫匪。
这个电影感觉也算政治片吧,表现了政府和警察的残忍虚伪、不顾人质安危只顾政绩,警长和首相是最大的反派。警察无差别攻击人质,反倒是劫匪牺牲自己保护人质。换了任何人当人质,想必都会偏心于劫匪吧。
一想到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概念那么流行,但事件的真相少有人知道,我就更感觉电影剧情也许蛮接近真相了:政府不想出丑,一定会大力包装此事,实际上当时的人质肯定被采访了,也肯定披露了真相,我想政府一定在公关方面下了功夫,才把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炒得这么火,掩盖了真相吧。
当时案件的人质在事后也出庭为劫匪求情了。如果对劫匪的依赖真的只是特定环境下形成的应激心理,那么脱离环境后很快就会恢复了吧。人质时候出庭正说明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站不住脚嘛。
以上种种,使我看完后并没有像看完热天午后那么难受,我还记得热天午后的结尾,被捕的劫匪看着人质们,前一刻还与劫匪嘻嘻笑笑、计划用抢来的飞机旅行,可当劫匪被抓、人质被解救的那一刻,没有一个人质回头看他,她们都匆匆地跑向她们属于的那个世界去了。这才更像应激反应呢,离开了劫匪,她们又变回普通人了。
热天午后没有刻画警察多坏,但是民众天然就讨厌警察,看到劫匪帅气地把警察指挥得团团转,还给劫匪喝彩呢。南美电影真是很有意思。
我觉得《斯德哥尔摩》还露出了那么一点女性主义。女人质的丈夫愿意自己当人质去交换妻子,我相信他们之间有真爱,但是之后丈夫的戏份吧……让我想起那个“人人都想拯救世界但没人帮妈妈刷碗”
本实例禁止真人儿童色情、泄露他人隐私信息(如姓名电话地址等)、诈骗、将本实例网址链接及截图不打码直接发布在墙内社交软件。除此以外,畅所欲言,无任何敏感词!用力地使用我们应许的生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