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 more

我在想,和天主教徒比起来,基督徒会不会更容易迷失呢?基督徒会不会觉得孤独呢?
因为基督徒直接与上帝对话,他们该怎么面对上帝不回话的情况?如果他们的人生很迷茫,很需要一点慰藉,可是上帝没回答,生活中也没有发生看起来像是启示的事,他们会怎么想?
我以为无神论者才要面对灰茫茫一片的沉默的生活,但是想到上帝也不会经常回应祈祷,那么有信仰者通常怎么面对祈祷之后的沉默?
我看美剧里不信上帝的人也通常有这种经历:本来信教,后来发生了什么事,可是上帝没有出现,就不信了。说明这种事也常常发生,以至于各位编剧都觉得这是个能令人信服的好桥段,不会让大多数观众看了觉得不可理喻。
天主教不许信徒直接和上帝私聊,要通过神父传话,那么就算上帝沉默了,神父总会回答点什么吧?虽然不会有求必应,但是有问有答,哪怕没答在点子上,也会让人心里好受一点吧?
我明天要问问基督教朋友们怎么想

时间线上突然看到好几个友友在讲好东西,我突然想起来我竟然一直没有写观后感呢!
我其实早就在国内看了,然后还带成功与人渣前夫离婚的白女姐去看了一次,二刷这场几乎都坐满了,但观众全是亚裔,白女姐似乎是唯一一个非亚裔。
我觉得同样作为近年的女权片,好东西比芭比更好,对有毒男性气质的嘲讽不光喊口号似的,而是更脚踏实地地表现出来,因而也就更尖锐。但是可能因为它贴近亚裔生活,所以其它族裔的观众觉得不太有共鸣?所以满场观众全是亚裔?
说实话它也没贴近生活到了亚裔专供的地步吧,就,它还没纪实到那个程度……它如果是韩国电影,也许能和芭比一样在世界范围内都很有影响力吧。因为,我感觉它真的是芭比的同类产品但是各方面更优秀!嘲讽没有过于浮于表面以至于言之无物,也没有过于深刻以至于像老学究,感觉就是在一个能流行起来的程度啊!

我看完电影之后,虽然确实感觉蛮不错的,但是印象最深的却是和电影主题可能完全没关系的东西,就是小孩上台打了一次鼓,她说打鼓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兴,她更喜欢写作。
过去一年我困在国内无所事事,去参加了朋友的乐队。当时我超级兴奋,因为我看别人乐队表演总是很羡慕,很想试试,我觉得太有生命力了,就算是很丧的音乐,但是上台把自己的音乐演奏给别人听,这事就很有生命力。加之我朋友的地下乐队与地下文化,本身能存在就感觉带有一定政治意味,而且朋友的歌词也有一定政治意味,我觉得都非常好。我在想这是不是我真正爱干的事儿?
一年过去了,我的想法就和小孩一样,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兴。演出也顺利,也会高兴,但就是没到“真正爱干”的程度吧。
看完电影,我大半夜在外面走,我想我还有什么爱干的事儿呢?红绿灯亮了,我想我迄今为止最爱干的事儿竟然也和小孩一样,写点东西。
我都好几年没写了,现在却觉得还是写东西比较高兴,诶,谁知道这到底靠不靠谱!我曾经一边写一边找自己爱干的事,找了一大圈回来说还是爱写,谁知道这是找到了还是没找到呢?
我想起那个一定要知道有没有神的人,可是没有答案的事情太多了。比如我喜欢做什么,我以为等我找到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地确定,像一道答案劈进脑子里,事实是,这可能也没有答案。

地铁缓缓进站,我在车厢里,听到外面隐隐传来凄厉的尖啸,一声接一声,越来越清晰,好像从侏罗纪公园里跑出来了一只恐龙,又或者是什么丧尸潮爆发的前一天。那个声音在隧道里回响真的蛮恐怖的。
车门开了,声音瞬间清晰,原来是婴儿哭声,这个婴儿也是嚎得很用力了,不像一般哭声,就是纯粹嚎叫,像ktv隔壁的老哥唱死了都要爱。嚎了一路,换气节点很均匀,节奏都没变过。带这个婴儿的家长感觉也是麻木了。
他们下车之后,隔着车门,那个嚎叫声又显得恐怖起来……可以给恐怖游戏采样。
人类幼崽又怎么不是困兽呢。

看到一个网友问,到底有没有神,能不能请有过神奇体验的人给一个确定的回答,ta要确切地知道答案,这对ta将来的一生都尤为关键。
我当然也很好奇有没有神,好奇网友们的各种神秘体验,但是我看到这个网友的提问,一个更强烈的想法冒出来:可如果就是没有确切答案该怎么办呢?人生有多少想要确切答案的时候,可是如果就是没有确切答案呢?不如说,没有确切答案才是多数情况吧。且不说确切答案不可知,有时候,就是没有答案。
人类与宇宙与一切的终极答案,虽然是42,但是抱歉就是没有答案!
没有答案但是却有太多问题的我们该怎么办。明天睁开眼睛之后做什么?

有没有科学家在研究人造子宫啊?
我是这么想的,养很多只怀孕小鼠,每天抽一点胎盘里进去的血和出来的血(这个做得到吗?不会把小鼠抽贫血了吧),化验一下里面有什么激素、量有多少(这个做得到吗?),然后机器学习一下(这个做得到,我可以做!),学习出来一个模型,只要输入时间和胎儿反馈的激素,就可以输出胎儿需要的激素/营养物质。把胚胎养在培养皿里,测一测胎儿分泌了啥激素,用这个模型决定每天给培养皿加什么,这样有没有可能就做出来了人造子宫呢?
小鼠可能太高级了,换一个更简单的生物吧,虽然我也不知道可以用什么。

我梦到我回家了。早上匆匆忙忙地起床,做了早饭,但是来不及吃了,要迟到了。
我妈说你快出门吧。我爸在楼下把自行车推过来。
早上有一种早上的味道,而且天是灰蓝色的。我以为北方冬天的气候就是这样,后来听说这也是空气污染。
我站在自行车前,突然想起来,我已经初中毕业了。我和我爸妈说,不用再去初中了,我想起来了,上次回家的时候已经拿回来毕业证了。
爸妈问,那高中呢?
我说高中也毕业了,一高考完就给毕业证了。
爸妈问,那大学呢?
也结束了,我完全结课之后才回家的。
爸妈问,那现在该去哪里?
我也不知道。既然都毕业了,那我大清早地骑着自行车,该骑去哪里呀?明天呢,明天又要去哪里?
我也不知道,但是我想可以先把早饭吃完,再也不用饿着肚子出门了。

和小朋友说找工作的事情,突然暴怒,把空水瓶往地上摔,然后我想这个事如果发生在家庭成员上,也算家暴吧,就停手了。
感觉我以后真的像是会家暴的人啊……如果养小孩,肯定会变成打小孩的家长,所以我七老八十之前都不能养小孩。
想来最近一个月已经有两三次想暴怒的时刻,但是前几次最终没有真的怒。
我觉得用“想要暴怒”来形容还蛮准确的,就是很生气,但其实完全可以控制,究竟要不要爆发出来,这是一个决定。虽然生气还是那个生气,但是摔瓶子更像是在表演生气。
正是因为这样,感觉更不能原谅家暴的人,虽然不会所有人都像我一样,但我知道肯定有一部分人像我一样,并非心智失控了,而是心智允许自己去发怒。而且他们还允许自己发怒的时候伤害家人,这就更不能原谅了。

我在国内的时候,漫画软件很多功能用不了,很多作品搜不到,开了梯子也没用,最要命的是没有放大功能,一点点小抠缩屏幕看一点点小蚂蚁字,终于把我看漫画的念想给戒了。
出来之后,漫画软件突然就恢复正常了,能搜到更多漫画不说,连放大功能都出现了。实在不知道是怎么一个原理,能让Great wall 把“放大”这个功能给墙了呢!我之前一直以为是我手机老了,不适配新软件了。
然后我把两年前的《欢迎回来爱丽丝》看完了。没想到它完结这么快,腰斩似的,没想到它结尾竟然就没三谷什么事了,三个人的青梅竹马,三角恋,一个顺男一个顺女一个非二元,大家一起探索自我精神世界与指派性别,最后顺男和生理男非二元找到了生命大和谐,没顺女什么事了!就这么光速下线了!三个人的故事从来也没她什么事!想到她下线的那话还哭着说“不要丢下我”,然后就在看似包饺子的剧情里被真真正正地丢下了……这个最纠结最有得刻画的角色就这么工具吗……我竟然还念着这漫画两年,我图什么


从一个中国渣男脱离出来、倾慕上了另一个中国正常男人的白人姑娘,想组个读书局,她问我们看没看过《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我知道她喜欢的那个人不会去读的,但是我还对读书局挺感兴趣,我决定重读一下。
我第一次读《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好像也就没几年前,可是我竟然把这书完完整整地忘了,全须全尾地忘了,一整个儿地忘了。可能这就是不能承受之轻吧,实在太轻了,没能在我脑仁上留痕。
我只记得我第一次读到“刻奇”这个词是在这本书,我当时那个翻译版本用的是“媚俗”,我就心想这怎么就媚俗了,这应该是其它的什么意思,后来知道有人把它翻译成刻奇。
我当时很喜欢这个词的概念,我觉得白人姐的心选男也会喜欢,我试图向他解释,引诱他去读书。就在我解释的时候,我发现我也不太懂这词到底啥意思。我不懂,可能半懂,但是特喜欢,特爱用,我这岂不也是刻奇行为了?
然后我翻开书,前几页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故事,我真忘得也太彻底了吧。
我一边读一边想,白人姐是不是会很喜欢书里的特蕾莎,因为她们可能有一些观念相似、经历相似之类的,是否她希望我们通过读书更了解她一些。我又想,什么人读书的时候会使劲把自己往里面带入,ego大得可怕,更别提想用读书让别人了解自己。我这么揣测别人,感觉只能说明我也是ego不小了!

做饭就要提前起来腌肉啊,要腌好几个小时,但是我还不想起床诶。这种为好几个小时以后考虑的事情不要叫上我啦,宝贝,人家不喜欢长期承诺 :gudetama020:

朋友用小朋友的电脑打游戏。
朋友:刚才那段我打的很好诶,可不可以把录屏保存下来给我。
小朋友:ok,我拿u盘给你。
过了一会,朋友打开u盘一看,里面有:一个朋友自己的游戏录屏、五个小朋友自己的游戏录屏(我打的也很好,给你康康)、奥本海默的高清资源(这个电影也好,也给你康康)
我什么时候能获得这样的精神状态。
以后我给朋友发合影,后面要再附一百张我的自拍。

看到一个网友对机场的祈祷室有感而发,又提到TA坐飞机有时会遇到邻座的叔叔阿姨拿着念珠默念。

然后,这个网友具体有感了些什么,我也没看进去,我就觉得还怪瘆人的嘞!
飞机起飞的时候,人到底在祈祷什么呢,可能有祈祷五花八门的事情,但是一大半是在祈祷飞机不要失事吧。祈祷的人这么多,以至于机场都建了个祈祷室,想祈祷的大家就在登机前,去祈祷室里祈祷一下飞机不要失事吧!
这样会安心吗!我怎么感觉本来挺安的心霎时就扭曲起来了!
祈祷的人肯定是因为害怕,才会祈祷吧。一边害怕一边把自己放在一个铁笼子里,统计学上讲是安全系数最高的铁笼子,不过万一真出事你也没什么能做的了,可以说是把性命的掌控权完全交出去了。如何能做到即害怕又做出这种决定!
害怕,说明对安全性还有一定怀疑,老祖宗讲过了,疑飞机不用,用飞机不疑,这样又疑又用,起飞的时候得有多大心理压力呀。
但是,真正向神虔诚祈祷的人,尤其是三大宗教的人,他们好像本来就讲究把一切都交到神的手里,这么说,坐飞机只是他们人生的一个缩影罢了。起飞的时候祈祷,只是他们按部就班的流程罢了。

但是把我这个该下地狱的异教徒吓得够呛。

她现在常常陷入emo,和家人的矛盾是一方面,没法亲近她喜欢的人也是一方面。

她说她害怕孤单,讨厌be alone,她说从小到大她一直独自一人,没人支持她。我理解她想要真正的家人,但是怎么才能让她明白现在这个男室友不是她的家人……看到男室友和他对象亲亲我我,她又难过,难过了也不愿意离开,因为在她自己的公寓里就是孤单一人了,她宁愿呆在这对情侣身边一直受伤。
虽然这对情侣不会主动伤害她,比她前夫强多了。
我就想起了那个抓着坚硬的铁妈妈的恒河小猴……就因为铁妈妈上画着一个猴妈妈的头,小猴就算受苦受难都抓着它不松手。但是一个妈妈头的画像并不是妈妈……

我个人是觉得她现在最好还是be alone一阵子,越和男室友见面,精神上就越离不开他了。
其实,她第一次有了可以完全自己支配的公寓,做着不靠人的工作,离家人也比较远可以随时拒绝家人的要求,这不应该是一件很爽的事情吗?但是如果我和她说,你最好还是alone一下,她会哭,如果让男室友去跟她说,她会发疯。
怎么办,难道要等到她爱上下一个男人,才能结束这一回合,开启下一个恶性循环吗?

Show thread

@RottingStrawberry 悔恨这房子里就一个男的,要是有好几个正常男的同时像对待正常人一样对待她,她是不是就不会轻易爱上了!

她现在就是一个“我不会插足你们的感情,我也不想你爱我,就让我在这默默地爱你就好”的状态……
她盛赞男室友是她见过的第一个会主动刷马桶的男人,尽管男室友在我们几个人里是最邋遢的,和别的独居男性朋友比起来他也是干净程度垫底了。
朋友们,不要因为被当个人对待就爱上对方啊啊啊
可是对于从来没有被当人对待过的人来讲,还是很难做到吧

Show thread

白人女生在我那住了两三个月。离开前夫还不到一个月,她已经完全从恋爱脑中清醒,痛恨前夫,每天都在控诉前夫。

离开前夫还不到两个月,她已经爱上我的男性室友了。该室友对她不错,因为大家都想帮助她所以比较照顾她(以及和她前夫比,任何一个正常男性都显得太不错了),但是他有女友了,彼此之间都认识,也不是开放式关系。

虽然她自己也另租下了一间公寓,但是,可能在我们那里,她第一次感受到被照顾吧,她也不想独自去住自己的公寓。

但是我感觉这不是纯纯从一个恋爱脑的坑掉进另一个恋爱脑的坑了吗。两个月前,我和室友们说接待她的时候,我们都认同要多帮助她一点,当时我想,让她感受一下什么叫正常男人,就不会再爱前夫哥了,然后我又想,她该不会爱上男室友吧——几乎是一种恶趣味的想法,我自己都没认真,怎么就成真了!我在人际关系上从来摸不着头脑,怎么唯独这件事我精准预言啊,简直是一语成谶!竟然不说出口,只是在心里想一想都能成谶,以后可不敢乱想了!

这个女生今年还打算申请大学。她很喜欢神经科学,但是没钱上学,之前只是零散地上过一些课程,现在她终于攒了一点钱,也有底气自己一个人在大城市上学了。
虽然我觉得她有一切独立的能力,也有聪明的头脑,但是从心理上还是无法独立呢……但是这些事情要一点一点改变吧。

Show thread

看到别人说“活着是这个世界的入场手环”,这么会讲话!
尤其是,那种用入场手环当门票的场,一般来讲,你进去了做啥都行,虽然场子本身有个主题,比如地下乐队演出,但是也没几个人看,进去社交、喝酒、坐在沙发上扭来扭去、在地板匍匐前进的人都有。而且你进去了,大骂场子的主题也没问题,进去就坐在门口一直说“怎么演这么烂啊”是大有人在。

晚上下雨了,我在街上走,没带伞。路边有两三个黑人小哥,拎着个音箱唱着什么,我以为是街头精神小伙,路过的时候他们还上前搭话,我心想不是来要钱的就是来骚扰的,没搭理,直接往前走,他们中的另一个过来,手里拿了个小广告递给我,我就接过来看一看,啊,原来是基督教传教的!
下雨天还坚持传教,这么努力!
我心里为刚才摆的臭脸感到后悔。
这么一想我还是有点种族主义吧,看到黑人就觉得他们是街遛子。

看了电影500 days with summer,也在我的电影list里,我没记为什么要看它,看完之后也不知道。感觉就是个口水恋爱片。

本次飞机上看到的最好看的是冰雪奇缘。也许我应该看猩球崛起的,真不明白我都看了些啥。

粉紫色的日落也是飞机变色玻璃的功劳。可恶啊我为什么非要去求证这个!可是就算是滤镜,它也确实很好看。就这样吧。

Show thread

看到社交网络我不想看了,睡觉了。
醒来之后看到看到飞机另一侧的窗户是诡异的蓝绿色,不知道是外面的天色,还是飞机玻璃的颜色,坐在我外面的人都在睡觉,不然我肯定去看一看。转头看看自己这边的窗户,竟然是粉紫色的,我们确实飞在晨昏线上,只是不知道这个颜色到底是真实的,还是玻璃带颜色。
我肯定希望它是真实的。这个颜色吧,任何人看了都会希望它是真的!
我之前看到一幅AI画,一片淡粉色的草坪,它不是真的让我觉得太他妈的难过了,我好想去他妈的粉色的草坪啊!但是飞机外面的粉紫色比AI更好看,我觉得我不会再为AI风景画难过了。

其实我只要认为这个颜色是真的就好了。反正我永远只能隔着飞机玻璃去看。我就只要相信,北极的云层之上的晨昏线是粉紫色的,就行了。它实际是什么颜色都不影响我现在看到的东西超漂亮。

我之前一直以为冬天是淡淡的褐色,就像老照片,直到我摘下了防蓝光眼镜——然后我戴回去再也不摘了,还是褐色比较好看。

Show thread
Show more
Mastodon

本实例禁止真人儿童色情、泄露他人隐私信息(如姓名电话地址等)、诈骗、将本实例网址链接及截图不打码直接发布在墙内社交软件。除此以外,畅所欲言,无任何敏感词!用力地使用我们应许的生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