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 more

copycat:通过吸收熔化的流星而生长的“拷贝”星

笑死,你也未免太会说!

在狗咖 

Show thread

在狗咖 

#放学后小卖部

简单的中国古代诗词入门读本推荐

下面提到的基本是我读过的,至少翻过,没读过或者不熟悉的不乱说,高头讲章和矫揉做作更不用说,因此其实没多少。提到的均以作品的读解为主,不涉及具体作品而泛讲诗词者从略。按说最好各附一些段落以供铨择,这点就交给各网站的试读了。

叶嘉莹《迦陵说诗》(中华书局)
《迦陵讲演集》(北京大学出版社)

叶嘉莹说诗很亲切,读她的书可以很容易地进入到她所讲的文本中。可能会碰到的问题是她的书太多,难免重复。这里举的两个书系分别有比较全的诗和词的内容。
《迦陵说诗》2007年和2015年都出过,现在市面上容易见的是2018年版的(旧版的二手书应该也很容易见)。我读的是2007年版的,内容想亦无大区别。一套计七册,分别是:《叶嘉莹说汉魏六朝诗》《叶嘉莹说阮籍咏怀诗》《叶嘉莹说陶渊明饮酒及拟古诗》《叶嘉莹说初盛唐诗》《叶嘉莹说中晚唐诗》《叶嘉莹说诗讲稿》。除了最后一册我没有看过外,其他都读过一遍。这套书应该是她讲诗涵盖的范围最广、诗人最多的一套,因此不仅仅是各个诗人的专题讲说,也有较为细致的整体的脉络;对涉及的诗人又都有相应的作品的讲解,并非泛说,从作品出发又以作品为旨归。叶嘉莹对作品的情感以及其中蕴含的诗人的生命感受很有阐发,但并不流于过度求索,诚恳而亲切地将作品中的热度传达给读者。
《迦陵讲演集》主要是《唐五代名家词选讲》《北宋名家词选讲》《南宋名家词选讲》三册,如果觉得太多的话可以换成《唐宋词十七讲》。和说诗一样,同样是有整体脉络而又细致的讲解。

周汝昌《千秋一寸心》(中华书局)
《诗词会意》(贵州人民出版社)

周汝昌以红学著名,说实话我并不清楚他的红学观点,只知道他讲诗词很好。叶嘉莹的大概因为是演讲,以抉发感受为多;而周汝昌的是一篇篇鉴赏文字,可以顺着原作的文脉讲下去,也有对一字一句的细致的剖析。具体的风格看一两篇即能领会,便不烦言。

俞陛云《诗境浅说》《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这两本书很多出版社都出过,《诗境浅说》用中华书局的即可,《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还需要说明一下:这本书上海古籍出版社曾经出过上下册,但是封面很容易皱,而且似乎也绝版了。后来北京出版社拆成了《唐五代词境浅说》《北宋词境浅说》《南宋词境浅说》(后两本又合成过《两宋词境浅说》),是现在比较容易见的版本。
这两本书其实更应该说是选本,只是每篇后都有一段俞陛云的评论。他的讲说很简明,点到即止(《诗境浅说》稍微详细一点)。虽然没有前两者那么详细而富有情感的生发,但相应的选到的篇目很多,又比一般选本多了要言不烦的解说,作为进入诗词的读本应该是比较适合的。

张一南《李白集》《白居易集》《苏轼集》《李清照集》

这四本的魅力其实在长文导读与选目,具体每篇只有注释而没有解说。导读对作家的生平写得详细贴切,选目也比较照顾作家的全貌,并非像某些选本集中在历史上有名的和所谓思想性较强的篇目。

顾随《驼庵传诗录》《驼庵传文录》《苏辛词说》

我真正读诗就是从顾先生开始的。对顾先生的书不多说,仅说一下版本问题:《苏辛词说》是单行本,可以不论;《驼庵传诗录》《驼庵传文录》是根据他的学生(主要是叶嘉莹)的听课笔记整理出来的,现存的他讲课的内容大部分都在里面了。河北教育出版社2018年还出过一套《顾随中国古典诗文讲录》,我比对过内容,这套比二《录》多一点,但字大、行疏、价高,总不是很厚道……

剩下的就是各种鉴赏辞典,这个二十年前颇为流行,应该有各种各样的版本,我不怎么熟悉就不列举了。鉴赏辞典的好处是收的作品量巨大,而且每篇都有解说,可以对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内容有不错的了解;缺点是解说者不一,有名家也有来凑数的,有的解说能把作品彻底讲死。并且鉴赏辞典的量巨大,通读起来恐怕也有难度。我自己读鉴赏辞典的读法是乱翻,翻到哪篇读哪篇;或者先看导言,觉得被提到的谁有意思就去读谁。总之不是从第一页开始读。读到喜欢的篇目就去读这位诗人的其他篇目,如果总体都喜欢的话就去找他的集子来读。不仅是对鉴赏辞典,对上面说的都一样。找到想要读的集子并开始读,便可上岸舍筏了。

sex 

怂,做了个图不敢发朋友圈,
只好发这里了

再也不谈政治了……下不为例下不为例

@林瘦猫

#日本政府正式决定福岛核废水排海# 谈谈影响
这下面的观点和看法是我咨询了我上科大物质院同事以后写的,他的教育背景是放射化学,所以很懂。

1. 稀释以后的放射性剂量确实可以很低,确实可以“达到饮用水的限定值”。但放射性物质不是那种在讨论毒性时必须讨论剂量的物质,而是有一点就多了一点毒性,哪怕一个原子也是有毒性。

2. 放射性物质有一些半衰期很长,有一点就是一点,排出来一点就多一点。

3. 生物富集到鱼类以及人吃了鱼之后,短期内并不会有任何问题,但因为增加了辐射的本底值,尤其是在体内的伽玛衰变,是会增加突变和变异的几率的,简单的说比如癌症几率。

4. 环境本身是有辐射的本底值的,比如大理石等矿物,这是自然环境的本征值。但人为增加这个辐射剂量是不负责任,不道德的。

5. 口子一开,人类没有回头的路。

政治问题就不讨论了,我更不懂那个。

@tarela 看到有人
调出这个app所获取手机权限列表了....

看到卫生棉条那个事情,有点无语……

处女膜这个东西长在哪儿?一般来说长在男人脑子里,女性身体里的那部分叫做阴道瓣。

入围今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的“不割席” ogate.org/show.htm#c1306507

以前一直不想推荐,因为拍摄者是白男,他作为一个“外国新闻人”拍摄这场运动,具有身份上的优势、随时可以抽身离开。身份赋予他一种居高临下的局外人视角。尽管他本人也许并不想显得这样,但警察抓人的时候他可以贴近拍摄警察的表情和动作,而全副武装的警察只是瞥他一眼就转身离开去对付旁边的港人——小动作揭示了他局外人的身份。他在场、但在这场运动中他等于不在。

这片子远远比不上“理大围城”和“占领立法会”。然而它入选了奥斯卡,“理”和“占”却甚至找不到合法的途径进行公开放映——再一次,我们被提醒什么叫白人特权。

(也是因为相同的原因,不想推荐Vice的那段新疆视频:白人女拿着手机走向了一直跟踪自己的国安,跟踪/被跟踪的身份彻底扭转,我彻底被trigger到了。她能意识到向国安举起手机这个动作背后的特权吗?她是否意识到不加掩饰地展现这种特权,对于不具有特权、要在日常生活中反抗的我们来说,是很残忍的)

然而时至今日,我们也只剩下“不割席”和Vice这些东西了。

#中国学生生存境况
转自微信公众号 Rita是美少女:
2021年3月21日 清华大学把我送进了拘留所
前情提要: 2020年3月19日 于工字厅
mp.weixin.qq.com/s/hJjUYvDlIZw

本文很长,分为如下几部分:被捕经过;拘留所中体会;一位物业管理人员与电动车的故事;大家对学校斗争策略之反思;其他杂谈。

被捕经过(以下对话均有警方录音录像。我手机被收走,以下经过根据回忆整理,问答与真实情况可能有顺序差异,但内容应当与警方记录的事实一一对应。黑色字体为对话内容,蓝色字体为写推文时的评注):

2021年3月21日早晨6:20,一组民警敲开了Rita的家门。

在19日的行动后,原本想着你校不至于不知耻,会因自知理亏而不会报案。事实证明还是把你校想得太好了。另一方面,也在设想过万一你校报案,将给Rita以怎样的罪名;结果实际发现你校在报案时给Rita安放的罪名远远超过了Rita乃至任何人能想到的范围,以至于只会令人觉得迷惑。究竟是怎样的罪名,可以在文章的中间部分找到答案。

警:知道为什么来找你吗?

我:请说。

警:你昨天3点做什么去了?

我:睡觉。

警:你再想想。就用这个包,凌晨三点。

我:如果是说携带这个包去清华大学张贴传单,是在3月19日,也就是前天。

警:(看时间)哦搞错了。清华大学20日来找我们报案了。现以涉嫌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传唤你。

(整理出发,上车)

警:学生维权志愿者,有这个组织吗?

我:如果是说正式登记注册的组织,应该是不存在的。但不代表没有未经登记的人觉得自己是学生维权志愿者。是否存在这种人我不清楚,你可以去校园里调查一下。

警:你当时贴在哪里了?

我:就是我在公众号里写的地点。

警:你是清华大学的学生吗?

我:曾经是过。2015-2019。退学。

警:怎么退学了?你跟清华有过节?

我:有。但这和本案无关,我觉得可以不用探讨。不管是否有过节,我都会去做这件事。

警:你的头发是真的?

我:是。

警:(小声)异类。理解不了。

我:(汽车上高速)开这么远是要直接去拘留所吗?

警:带你去做核酸。不要问这么多,你就想想怎么把自己的事情交代清楚就行了。我拘留不了你,没有这个权力。

我:我知道你没有这个权力。(对警方歧视性发言的反击√)

(做核酸,到派出所,等待一会后进行第一次笔录,此时大约是早晨8点左右)

警:由于你涉嫌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现在对你进行询问。

(记录事件细节,包括是否有人协助、如何进入校园(答案是翻墙)、贴在哪里、如何离开的等。)

警:是学校让你贴的吗?

我:不是。

警:学校有发这个通知吗?

我:没有。

警:通知单中的内容是哪来的?

我:文本内容是我制作的。(警方笔录十分简洁:-张贴的内容是真实的吗?-是虚构的。这几个问题问得我莫名其妙,不明白警察为什么要纠结张贴的内容是不是学校通知等等,后来看到学校报案的案由才明白。另一方面,制作不等于虚构;我就是学生维权志愿者,我以此为落款制作这段文本,当然不属于虚构。)

警:学生维权志愿者这个组织存在吗?

我:(重复在车上的回答)(继续莫名其妙,为什么要纠结学生维权志愿者是不是个组织。当时觉得是为了查找协力者,同样是后来才明白。警方笔录同样十分简洁:-不存在。)

警:你为什么做这件事?

我:为了帮助学生维权。

警:维什么权?

我:学校在17日以不fa...不合理手段(合法不合法我说了不算)锁扣了校园内大量学生的电动车。
警:你张贴这个怎么帮助维权?

我:通过这种手段,希望让校领导意识到其下令锁扣电动车的做法是错误的。

警:学校锁扣的是电动车,你贴的通知单里说的是机动车,和电动车有什么关系?

我:学校锁扣了学生的电动车,因此在这段文本中面向校领导提出要锁扣校领导的汽车,以此让校领导设身处地地思考。在这段文本中机动车基本上指的是汽车。

警:你事先和学校沟通过吗?

我:我没有直接和学校沟通过,但很多学生都在积极地向学校反映。

警:你不要咬文嚼字,就问你有没有跟学校说过你要去贴单子?

我:没有。

警:你觉得你的行为违法不违法?做得对不对?

我:在行动过程中可能存在违法的情况,但有些情况下违法的风险应该让位于更多人的利益。通过承担这种风险,能帮助维护更多人的合法权益,那么我的行为就是正义的。另一方面,我这里说违法也只是说可能,因为到底违不违法不是我说了算的。

警:也就是你觉得你的行为是正义的?

我:对。

(笔录结束。对笔录签名按手印。)

这段时间内听民警互相聊天,把我叫做“贴小广告的”,感觉摸不着头脑。民警手中就拿着我贴在学校里的单子,但凡有基本的生活常识,恐怕也不会觉得它是一张广告。一两个小时后,民警叫我去对一摞文件进行签字,才找到了答案。

其中有一张大抵是学校前来报案产生的行政案件受案单,其中记录3月20日清华大学的xxx(如果Rita对学校人事没记错的话应该是保卫处的人)前来报案,报称的案由为“进入学校张贴虚假小广告,情节较重”。看到这句话一下子就笑了出来,同时也就能理解先前笔录时那些令人莫名其妙的问题是怎么回事了。如果当时知道详细案由是这个,在核对笔录时势必会仔细确认与传单内容真实性相关的问题,确保自己的回答被全面客观地记录。正是利用这一点信息不对称,警方促使我在第一份笔录上签了字。

(中午在侯审室,另一名民警过来找Rita聊天)
警:你贴这个东西是为了什么?

我:为了帮助学生维权。(重复前因后果)

警:学校锁学生电动车有什么问题?学校对学生有管理权啊。

我:管理权是有分寸的,不能越界去侵犯公民的一些基本权利,比如财产权。

警:你又不是在校学生,关你什么事?

我:我想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会希望帮学生做一点事情吧。

警:那你通过正当途径去反映啊。

我:我确实在号召大家利用很多渠道进行反馈,比如报警,比如通过国务院客户端进行反映。但是···

警:你应该通过学校去反映,不能去国务院客户端啊,一级管一级的事情。出了事都找总理,那怎么行?

我:国务院客户端对公众开放,置顶一个大大的“我给总理写封信”,就是为了让我们反映问题的。

警:那你就用国务院客户端啊,怎么能到学校里贴传单?

我:这些渠道固然是合法的,但一些情况下无法解决一些紧迫的需求。学生的权益受到学校的权力侵犯时,一种办法是去学校的权力逻辑内部去反馈问题,这样必然会面对巨大的阻力;另一种办法是寻求更高的权力,比如像公权力机关进行举报。这是学生能在合法范围内做的事情。但无论是哪一种,都不容易,而且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无法应对迫切的现实需求。

警:那就让学生去维权,你掺和这件事干什么?

我:学生会害怕学校的权力,而我不怕,所以在这件事上,要通过除此之外的途径的话,我是最具行动力的。
警:你觉得你翻墙进入学校,合适吗?

我:我承认它可能违反学校规定。

警:不光是学校规定,还有治安管理处罚法。学校是个机关,有的人能进有的人不能进。你违法了,怎么还是正义的?

我:对我而言,这种违法的风险与它能维护的更多人的权益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如果我侵犯了学校的法益,但维护了无数学生的财产权,这至少是不应指责的。

警:不管你是为什么,你违法了,那你就不是正义的。

我:举个例子。如果刑法里没有规定见义勇为,当路边看到有人在杀人,一个人···

警:刑法里没有规定见义勇为,那就不能管。

我:(无视打断)一个人可以有两种选择,第一是站在旁边打报警电话,等警察来了人死了凶手走了;第二是自己上去搏斗。固然第二种在这个版本的刑法下应该受到处罚,但至少不应该受到指责。

警:这种要分轻重,如果他们就是在打架呢?那当然不能管。

我:所以法益是可以比较的,你刚刚也进行了比较,打架和杀人侵犯的法益哪个重,有没有去拉架所侵犯的法益重。我现在为了维护广大学生的法益而去做这件事,该罚就罚,但整个行为是正义的。

(我认为自己自始至终是尊重法律的,这份尊重体现在如果自己违反了法律,该怎么罚就怎么罚,不会拒捕,不会袭警,不会越狱;但这并不代表凡是有法律风险的事情就不会做。法律不是万能的,一些情况下为了解决现实紧迫的问题,需要离开法律的框架,承担侵犯一些小的法益的风险,来换取对更大的法益的维护,而这种行为若是问我对不对,其回答毫无疑问是对的;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况,毫无疑问会采取相同的行动。)

(下午,在侯审室里喝了一瓶水,吃了一个面包,到接近五点时,另外一组警察带去做了第二次笔录。)
警:(举起我做张贴的传单)你为什么要冒充学校下发这个通知?

我:(莫名其妙)我没有冒充学校。你看看我的落款,是学生维权志愿者。

警:学生维权志愿者这个组织也不存在啊。

我:志愿者可以是个组织,也可以是个人;它可以是登记注册的组织,也可以是有志于帮助学生维权的人自发组织起来,也可以是一些个人,只要想帮助学生维权,他们就是学生维权志愿者。

警:你知不知道学校里谁才能发通知单?你不是学校,怎么能冒充学校发通知单?

我:比起通知单,将其理解为抗议信更合适。

警:它标题写的是通知,怎么就是抗议信了?我只能理解成通知单。

我:如果要按照字面意思当做通知单也可以,那么就是,我作为学生维权志愿者,向校领导发出的通知单。

警:你不是在校学生,怎么知道的这件事?

我:一方面我和清华大学有很多联系,另一方面这件事在网络上已经有很高的热度了。

警:你的目的是什么?

我:其一是让校领导意识到他们的做法引发了怎样的广泛愤怒;其二,这张通知单是效仿学校锁扣电动车的通知中的文本写成,学校锁扣了学生电动车,在这段文本里提出要锁扣校领导的汽车,可以帮助校领导设身处地地进行决策。

警:你就是想火上浇油、吸引热度呗。这件事本来就已经闹得沸沸扬扬了,你再这么来一下?

我:对。

警:(高声)你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吗?
我:第一,校领导看到后会知道他们锁扣学生电动车的行为激起了多大的抗议;第二,通过这件事情,激发学生的关注,可以鼓励学生通过他们所能采取的合法的手段来持续表达自己的诉求、维护自身权益。

另一位警:你为什么要帮学生做这件事?

我:学生要维权是很难的。他们会面临来自学校的阻力,会害怕学校的处分,或者他们自己忙于学业,过一段时间就把这件事忘掉了。所以他们需要鼓励,需要有人身先士卒。

另一位警:人才啊。

(第二次笔录结束,签字按手印。)

(约7点,开始采集生物识别信息,拍了一张十分好看的mugshot,采集了指纹、血液、声纹等。约8点,叫我去在处罚告知书上签字。)

“行政处罚告知书(不知道是不是叫这个名字) 因“擅自翻墙进入海淀区清华大学校园内,张贴虚假信息,扰乱单位秩序,情节较重”,给予行政拘留7日的处罚。”

(签字、按手印)

(过了一会)

警:刚才忘了叫你写这句话了。在上面写:“以上内容我看过,和我说的相符。”

我:我不认为它和我说的相符,因此我不会写这句话。

警:你都签字了。

我:我签字代表接受处罚,但你没有告诉我它代表上面的内容和我说得相符。如果要我先写这句话再签字,我是不会签的。

(过了一会,另一位警察过来)
警:你觉得哪里有问题?

我:我不认为我张贴的是虚假信息,我在问答过程中也没有说过这类意思。

警:你签不签都一样。

我:只要有一句话和事实不符,我就不应该签。

警:(高声)你大可以不签,大可以去行政诉讼,我告诉你这改变不了什么。从我来抓你的那一刻起,你就该知道,法律会怎么对待你。你又不傻。

(对视)

虽然有想要对这位警察说的,这一刻没有比迎接来自他的怒视更加有力的了。浅褐色的瞳眸是Rita的优点,从小时候就有人说像是一眼就能看到底的浅溪。如果现在还保持着这样的话,这一轮对视是我的完胜了。

(过了一会,警察拿录音设备过来,将我的申辩录下,同时让我写了一份书面申辩。其内容为“我不认为我张贴的是虚假信息,同时是否扰乱了单位秩序有待商榷。在第一次笔录时未告知我详细案由,存在诱导性提问和选择性记录。”)

片刻后,警察回来,进行第三次笔录。这次非常简单,就是确认申辩的结果。

警:你提出的申辩,海淀分局决定不予采纳。你明白了吗?

我:明白。

警:这个决定是海淀分局做出的,如果你要起诉,不要起诉我们,去起诉海淀分局。

(结束)

(离开监控区后)警:嗬,你说我存在诱导性提问和选择性记录,你说说我哪一句有诱导性提问了?

我:现在不是询问环节,我有权拒绝回答。

警:你是有权拒绝回答,聊聊天不行?

我:不爱闲聊。

(戴手铐,上车,前往拘留所。)

拘留所中体会

拘留所是一个很大的院子,在每个房间内有20-30人睡通铺,经常有不同的人进来轮换。事实证明这里的气氛比想象中的明显要好;在进去之前,会担心这里的人是否有暴力倾向,或是难于沟通等,实际接触后发现并非是这么一回事(其中一个原因是没有去重刑区;有去过的人表示重刑区的人总体上较为符合上述刻板印象)。在这里的人学历以初中或中专居多,最高有到硕士的,进来的原因五花八门,有很多经典的违法行为(如嫖娼、酒后骂人、酒后打架、吸毒等),也有很多为无心之过(如有很多六十多岁的退休老人打麻将,赌资从10元到100元不等,也有无具体赌资而使用筹码的;有的人因遇急事慌乱而无意间遮挡车牌),有的是公权力逼迫出来的产物(比如有上访的;也有两三个自身是受害者,因警察不作为而对警察出言不逊而被捕),还有个别人纯属冤案。他们身处不同的行业,有无业人员,有从事一线体力劳动的,有体制内工作者和前警察,也有大学教授和国防军工从业人员。他们对我充满好奇,每个人都向我提了各种问题;我向他们解释什么是CD什么是MTF,清华里面是怎样的生活,清华又是怎样的学校,向他们解释为何自己拒绝了清华的学位。有的人理解,有的人不理解,总体上都互相尊重。甚至还向有的人讨论起自己的研究,向他们解释计算化学是做什么的,如何推动化学和生物学的发展。在这里打破了很多刻板印象;吸毒的人可以谦和有礼,小偷小摸的人可以很会照顾人。他们之间会把彼此的被捕经过当做笑谈互相分享,然后谋划出去之后做什么生意(合法的那种)。其中有十分让人讨厌的人,也有让人相处起来十分舒服的人。他们都是普通人。

他们是社会中我们并不熟知的一面,是社会中真实存在的、比我们更加广大的群体。自以为没有站在被审判席上而觉得高人一等,以刻板印象待人,这样的人才是比他们更加隐秘和深刻的恶。

所中小故事:一位物业管理人员与电动车的故事

这是一位物业管理人员。他看到小区里有一辆年久失修、无人认领的电动车,且无锁无电瓶,锈迹斑斑满目疮痍,便决定拿去修理自用。遂因盗窃被处以10天拘留。

小区物业管理人员拿走年久失修的电动车会被处以10日拘留,清华大学下令锁扣学校内电动车且15日内无人认领则按照无主车辆处理则不需要接受处罚,这就是“管理权”的妙用罢。

大家对学校斗争策略之反思
在此次电动车事件中,有很多同学通过12345进行投诉。在拘留所中,一位有体制内工作经验的狱友向Rita讲述了12345内部的工作细节,才知道实际上我们的很多投诉是无效的。这些行政机关内部有错综复杂的处理流程和细节解释规定,其中存在很多意想不到的注意事项(比如最简单的,存在扬言的属于无效投诉;每个人每天可以投诉多少次、同一个问题被多人举报,怎样的情况下会受到重视,怎样的情况下反而会变成无效投诉,都有讲究);即使是确凿存在的问题,使用不同的话术也会产生大不相同的重视程度。大家在这些斗争中,知道可以向什么部门反映,但不知道该如何反映最为有效。这是不可避免的;学生群体中几乎没有有体制内工作经验的,对公权力的结构和运作方式知之甚少,而学校则早就在这些公权力的网络中摸爬滚打过了。利用这点信息差,学校就可以在投诉和举报中屹立不倒。因此,学生所欠缺的,并非维权之决心,而是将这决心转化为足够锋利的箭矢的技术。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问题,非得有对公权力足够熟悉的人加以支援才可,而这在短期内是很难实现的。

所以学生会选择知乎,选择诉诸舆论;这不仅仅是由于这是成本最低的方式,同时恐怕也是学生能实现的最有效的方式。同时这也使得游离于公权力的框架之外的斗争方式更加重要。在一切舆论的攻势不奏效的情况下,在尽可能规避法律风险的同时加以承担这种斗争方式自是有其存在的意义的。

其他杂谈
在拘留所期间,思考过是否要提起行政复议或诉讼。最终的答案是不必了。一方面,区区7天的行政拘留对我造不成任何影响;另一方面,这件事中被审判的并不是我,而是学校的公信力;做出裁决的并不是民警或法官,而是学校里千万双眼睛。因此我自不必追求任何进一步的举措;当你校报案的一刻,这件事就已经尘埃落定了。我是对是错,每个人自有判断,而学校是怎样的面目,每个人心中也会产生独特的答案。

你校打不垮我,你校能弄垮的只有它自己。

mp.weixin.qq.com/s/5phCQP7i-Jp

建议大家去看看自己手机还能不能找到b站的缓存文件
文件名是m4s,
我和朋友都已经找不到了
现在b站视频只能用b站播放了,把这些都弄到用户数据里,打也打不开,找也找不到。
程序员996带给了大家更不方便的生活,b站下载格式从通用视频格式到音画分离格式再到根本找不到格式
文件管理彻底失去了他本来的作用
太恶心了

我再说一遍我们家里发生的事,不确定那是再教育营,因为和外界描述的有出入,他们对这种东西有很多的说法,一般会是职业培训学校,然后会有干部来家里做工作,如果家里子女多,干部会说这种学校包吃住包工作,是一条好出路,现在就业有多困难之类的话。然后我的一个小叔就去了,因为他没法找别到的工作。军事化管理,封闭式的营地,很难有和外界接触的机会,工作以后就是一个月几百工资,我知道的有纺织厂纱厂一些基本的手工制造业。就是工厂。我前几天看见了青岛nike的维吾尔工厂,是类似的模式只是更加严格。条件怎么样,外面看起来和监狱差不多,里面具体怎么样没人知道。这算是比较温和的情况,他们是不经允许不可以离开城市,出门要报备,其他的就不用说了,啥也没有。但是已经比再教育营里的状况要好,据我在欧洲接触过的学者和普通人表示,再教育营里面存在各种形式的暴力包括性暴力。我觉得就算没有真正见识过的人,如果对豫章书院这样的地方有所耳闻,应该可以想象军事化管理在我国是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其实说到工厂,说到强迫劳动,我最开始没有什么感觉……因为我觉得生活原来就是这样的。摘棉花摘到腰疼睡不着觉手上有好多伤口,喷农药治虫子喷到得了癌症又治不起病忍着疼,蹬机器蹬到颈椎病针尖把手扎穿然后接着干,头发卷到机器里卷掉一大块头皮工厂又不管,天天喝着被造纸厂污染了的黄色的水,七十多岁没有收入去捡垃圾……——所以看到类似新闻下的评论,我才开始觉得:这些都是不正常的啊!
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总让我在潜意识中觉得这是我们这群人注定要经历的, 只能和自己较劲,然后无条件地接受所有命运。

然而现实就是绝大多数中国人就算知道了关于新疆的所有事情,他们也不会有任何行动,甚至可能会为之鼓掌叫好。我有一个小粉红同事,哈佛毕业的精英,今天早上还问我,新疆那边发生了什么事情。我说那里有集中营,很多人都被抓起来了。她说不可能吧,是外国媒体造谣吧。我说2013年就开始了,我有一个新疆朋友,她表姐嫁给了外国人,结果表姐全家人都被抓进去了,现在都还没放出来。然后那个同事就笑着说,那你经常在朋友圈转发那些反动文章,你去了新疆也会被抓进去的吧。

我be like:爱你爱你爱小孩亲亲么么么!>3<
母:好的嗯嗯嗯嗯知道了知道了赶紧睡吧

也许小朋友时期会比较在意很多五六年后毫不在意的事情,比如前天妹哭着说她觉得自己不是妈妈生的,妈妈是她后妈,半夜蹬腿说梦话要找她的亲生妈妈什么的,把妈吓得出离惊诧加无语凝噎,连打三通电话要我给妹个解释

我解释出来个什么呢,我什么也解释不出来,胡发一通表情姑且用“宝贝我们都爱你爱你爱你”糊弄过去了,听起来很像借口下楼买包烟的低劣骗炮男,提起裤子转身关门,之后再也没回来

3-15 17:37 

Show more
Mastodon

本实例禁止真人儿童色情、泄露他人隐私信息(如姓名电话地址等)、诈骗、将本实例网址链接及截图不打码直接发布在墙内社交软件。除此以外,畅所欲言,无任何敏感词!用力地使用我们应许的生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