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uinthesky @dzr 我也觉得“举报”本身不是坏事,我甚至觉得真正含义的举报是该被鼓励的,是一种监督。现在大家反感举报是因为法有恶法,规则本身不是正义的,所以对彼此应该枪口抬高一厘米。
@dzr 其实我一直觉得广场舞就是街舞的一种,姨扛着大收音机随机聚一批人的那种甚至算一种快闪
@flyfish 我尝试过了
@emuinthesky 欺凌王我当定了我真的要笑得吠出来
@TheUnknown 进化小许!(中许)
@Drizzled 不过这儿与其说是“男性”和“女性”,本质上在说的是两种基因激素水平的区别,使人冲动激进、热爱竞技甚至暴力的睾酮类雄性激素,和使人平和、淡定甚至低迷的雌激素,资源环境不一样会自然选择不一样的“配比”留下来。所以虽然社会文化已经产生了偏见,但人们一样会赞美和推崇好斗、凶狠、擅长竞技的女性,因为她展现了雄性激素的特质。因为性别是生理基础和社会文化交织的一个判定,反复迭代,非常复杂,世界各地对这个东西的认知又正处于完全不同的进度,所以很多时候人们会觉得被通通归为女权的一帮人怎么经常内部打架,就是被概念绕晕了。。
@Drizzled 阿德里安写的《暴力解剖》有提到这个区别,其实社群不一定都是互惠利他主义主导的“合作”,人类社会也有反社会行为更盛行的社群,不同的生态位(地域)会拥有不同的社会行为和繁衍策略。比如布须曼人昆族和蒙杜鲁库部落,前者生活在艰险的沙漠地带要求合作,后者在丰饶的热带雨林,体现出更多的攻讦、欺诈和劫掠行为,并且歧视女性。
我猜当资源丰饶的时候,竞争会更加激烈,同理心和利他合作的意识,或许在布须曼那里是美德,在蒙杜鲁克的社会中却是生存的阻碍。这个世界先前(甚至目前)所处的阶段鼓励凶暴和攻击性,先不讨论这种生存策略的对错正义与否,这是一个由资源决定的、中性的事实。但资源在减少,因此母系的互利合作是需要的,是社会转变的关键。
@tsubasa178987 太湿了啊,初中上学走楼道里墙壁都是水,天花板也滴水,读个书像去水帘洞上班的猴子
感觉像要醒春了,回暖连着下了两天的雨又潮又湿,路上都是雾。最讨厌这种气候,后厨地上都是鳞片,鱼血和泥水鞋印,又腥又滑,感觉这种天气受伤的话一定会发炎。昨天因为下雨路堵得打了半个小时车,到家都要凌晨了,浑身湿气坐电梯,进来一个抽着烟好像喝了酒的大哥,我还帮他把了半天门。自己按了楼层,他按我楼下,上下打量我很久,我很不喜欢别人盯我,也直直盯回去。他流里流气说:“你们家是不是办丧事啊?”
我:你什么意思
他抽着烟斜我说没有啊,就这几天好像听到楼上有做白事啊
我阴沉沉说没有,他出去以后我对着镜子擦了两下脸,头发潮潮塌塌地贴在额头上,我突然好烦躁,知道不要和酒鬼一个见识,还是脑堵。到家把店里送的几支剩的酒都拉出来,冰格都冻在一起了,在厨房里哐哐地砸了半天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