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了英国女性发言表示拒绝trans 进女厕所的视频,大部分是在描述生理女的艰难,以及生理女与trans的生理不同,一个我认为还不错的点是,她认为目前女厕是生理女性的空间,而trans 也需要属于trans 的空间,所以需要更多第三性别厕所。
其实,生理女性,trans,等等群体,是否需要厕所这个“属于他们的空间”,我也不确定。现在可能需要,但是社会再发展发展,应该就不需要了吧。就像男性不纠结厕所一样,未来大家都可以不用纠结了。
感觉trans像难民一样,从顺直男的世界逃难到女性世界,但本就贫瘠的女性世界无法接收这些难民,产生了矛盾,这种矛盾不是女性或trans改变了就能解决,厕所问题解决了还会有新问题。谴责难民,或者谴责女性为什么不接收难民,都不能触动根基,不解决顺直男的世界,这些矛盾永远在。
如果那个英国姐姐发言的重点就是女性太贫瘠了,拒绝接收trans。建立更多trans的空间,则是向顺直男世界要资源。如果把发言重点放在后者,就不会有那么多争议了吧。
@copper 一个饭桌上吃饭,大家都是毕业工作几年的人了,互相介绍的时候说自己是哪个高中的(虽然是因为桌上有几个人刚好是同一个高中)
不是同一个高中的我:大家好我是xxx妇幼医院出生的
@copper 把每个人都写得大英雄一样,确实看的时候蛮感人的,但是过后一想,胆小的人其实也都在努力战斗啊,为什么荧幕上都是大英雄(非要说航天员都是通过测试敢于牺牲的,fine,可以理解,但我也可以说刘培强没通过压力测试呢,一提到老婆就激动得失态了,按道理不能当航天员。一提到老婆就真性情,可以理解,那送死会害怕也是真性情,为什么荧幕上只能有前者不能有后者,不会是因为前者很“爷们”吧)
感觉第一部这点挺好的,好几个角色都很怕死,但是也都在努力,没有强行逞英雄地努力,就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
@copper 我之前看到一个象友说,把五十岁出列改成:报名的人很多,一数人头,说我们盆已经够了,请50岁以下的归队。这样子观感也好一点。
小朋友说,每个国家都50岁,感觉不太好,如果能每个国家说点不一样的,上有老的归队,下有小的归队,没谈过恋爱的归队,之类的,就更好看了。
我没看电影之前,就知道这段剧情有点争议,认可这段剧情的人说:那些航天员本来就都愿意去的。结果我去电影院一看,没呀,很多人都没主动举手呀,甚至没有一半人,感觉最多不超过三成,也许两成都没有。
虽然上司叫他们出列,他们也都表现得心甘情愿,牺牲时也视死如归。我觉得我很能理解那个情景:我可能正犹豫要不要去,我没有魄力主动举手说“让我去!”,但如果上司让我去,我也没有怨言,心一横就去了,拯救地球当奥特曼去了。可是,这一点恰恰是我最不喜欢的,感觉利用了他们的摇摆不定。难以做抉择的时候,别人替他们决定了,他们就会听的,可是如果没人替他们决定,他们最终也许会选另一个选项。多年以后他们也可能后悔“当初如果换我去就好了”,但后悔又怎样呢,欺负死人不会后悔是吧。
@copper 我在看之前,也以为是特别二分,我们老中一级棒,别人都废青。看完之后,觉得还行,没特别抹黑别人,外国代表都言之凿凿地摆事实讲道理,中国代表就管释放爹味,把外国代表都整无语了。感觉中国代表在剧中不止一次地说特别离谱的话,也就是电影的戏剧性,让他们说的话都押中了,感觉像赌博一样。真没感觉外国政府在胡闹、中国政府拯救世界,而感觉是中国政府是热血动漫男主角,BGM一响就赢了,问就是相信理想,相信希望,相信友情、努力!一线的人确实蛮努力的,蛮感人的,高层人光动动嘴皮子,能不能少来蹭底层人的光荣。
@copper 你说这个让我想起大学毕业生可以当新生儿的那个笑话
@copper 冷静下来!你也可以买个气球、小电扇、主板清灰嘴、打气筒,给它们过生日,都可以吹蜡烛!
而且它们很便宜,过的是平民生日,感觉和咱有共同话题。
总觉得车那么贵,过得是小学班上富家女富家少爷的生日大趴踢,有点聊不来!
@copper 妈的这不是软毒品吗传说中的美国大学生期末赶作业的“聪明药”balabala
不过想到中国那么严格,那种药应该进口不了吧
@copper29 多个弟子每人交一份proposal ,通过筛选的才能睡,睡完还要做poster挂在庙里展示,睡得最好的弟子要在庙中小花院大梨花树下做30分钟的presentation,以及15分钟提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