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许我们读书
感觉《西方哲学简史》应该开个串!
罗素评论尼采:英雄崇拜
看到这里有种出了一口恶气的感觉怎么回事……
这本劲儿很大……读完后脑子里只剩下那句“他们把我杀了,韦内姑娘。”
读到中间的时候,我一度开始觉得无聊起来,已经解释完了书名中的“事先张扬”的意思,我感到故事将不再有任何悬念。
确实没有什么悬念。然后,讲凶杀案后城中各人的境况,我又开始感兴趣了,尤其是讲到被逼婚又退婚的新娘,新娘后来的故事有一点《霍乱时期的爱情》的感觉。
我还以为这里就很有意思了,后面又回过头讲凶杀案当天,读得我呼吸加速。读到死者倒地死了,没想到就这样结束了!虽然故事就应该在这里结束,已经把前因后果以及细节都讲完了,可是我还是希望它再长点!真想把最后一页撕开看看夹层里还有没有了!
只是劲儿太大了,一个早就知道什么时候死、怎么死、死后怎样的人,连法医解剖过程都已经看过了,可是看到他死的时候却感觉没法接受故事就这样结束了。就像吃了很辣的菜,没法停下必须接着吃。
据说这件事有真实原型,死者就是马尔克斯的朋友,他死在了一个小城里。他的朋友,也是被众人一点一点地杀死了吗?读完小说已经觉得劲很大,再知道这是真事,真难想象马尔克斯怎么写出来的……据说他写了三十年,他认为已经写得完美,把所有想表达的东西都写出来了。
作家可真是个出卖灵魂的职业啊!
虽然用了三十年,可是写完之后,马尔克斯肯定觉得心里有一些东西放下了吧,如果不写出来,朋友的死好像会永远无法结束……
可见作家虽然出卖灵魂,好在人类是个特别适合出卖灵魂的物种
人类的大脑不够用了,记不住事,甚至专门分出一部分人负责给全人类记忆事,这就是历史学家!
长此以往人类是不是会变成真社会性动物呢?
真社会性动物蚂蚁,如果离群了就变得笨笨的,什么事也做不到,而且活不了。
我觉得人也是。如果把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中的人当标准的话,脱离社会的人也变“笨”了:比如独居在森林小木屋的人,只能打猎、种植等,但不再能高效地发展科技、创作艺术、甚至不能产生大量垃圾。独居人也像离群的蚂蚁一样寿命缩短,因为无法享受现代医学。
如果蚂蚁算真社会性动物,那么海绵那样的单细胞生物,岂不是更真的社会性生物?一坨海绵里,有的负责繁殖,有的负责拨水流,有的负责吃,身体特化的程度比蚂蚁还高,离了群更加活不了。蚂蚁的职责还有一定灵活性,负责清巢穴的蚂蚁和负责找食物的蚂蚁可以倒班,海绵则不可能交换职责,怎么看都是比蚂蚁更“社会”嘛。
也许生物越高级,身体特化程度越低,职责越有灵活性吧。
#应许我们读书
我读《一起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里面有一个富人想娶穷家女,穷女孩全家都逼她一定要嫁,家人是这么说的:“ 一个以勤俭谦恭为美德的家庭,没有权利轻视命运的馈赠。”
牛逼,把“穷人不能拒绝钱”说得这么……有天主教味儿!一下子从卖女求荣的贪婪相变成克己复礼的教徒呢!
#应许我们读书
读了特德姜的,你一生的故事,其实想读别的,但是别的得下载app才能读。
读开头还觉得有点无聊,读完之后感觉,读到我的舒适圈里了。
终于读到不那么以己度人的外星人题材了。
所谓以己度人就是三体那种的……明明有不会撒谎的外星人,我觉得这个设定还蛮有人外的感觉,结果宇宙共识是黑暗森林法则,瞬间让我感觉整个宇宙并没有外星人,只是分散居住着一些人类……话说,现在地球上的人类也没到黑暗森林的程度啊
我看了一个微博,书店老板总结卖得最好的作家,长期霸榜的是毛姆和黑塞,国内作家好像都没有这样稳定的成绩。
我还挺惊讶的。我还以为会是,当代的非严肃文学作品呢,但是仔细一想,能出书的非严肃作品还是少吧,现代作者走网文平台还更好些。
那么在能出书的严肃文学中,居然会有人长期霸榜,我就更惊讶。毕竟大家都是文学大家,谁比谁牛老鼻子逼了?
为什么是毛姆和黑塞呢,我没读过黑塞,毛姆只读了月亮与六便士,从此我每五分钟想到一次高更,每天说一次高更的名字,每三天发一条感慨高更的嘟嘟。
既然毛姆都是常年霸榜作家了,高更的名字应该时不时挂在热搜上吧?毕竟,读书的文艺逼们应该都很网络话痨吧!他们看完了月亮与六便士怎么会不羡慕高更呢!
以我对AI 的浅薄的理解,AI 是用矩阵训练出来的,也就是说,依靠线性运算,那么AI 的思维也是线性的,也许这会是AI 的局限呢,只能掌握线性思维。
不过,我想起来,人类也只能解决线性问题,非线性的数学问题好像是极难的,好像是无解的。如果我说错了,懂数学的请纠正一下我!
如果我没说错,岂不是说明人类的思维也是线性的。人类因为自身的线性局限,目前没造出非线性AI ,但如果哪天造出来了呢?到时候AI 就会去到我们真正无法理解的地方了吧。
#大雉雄姿英发
虽然mbti有点星座化了,但我觉得P人J人的旅行计划差异这方面还是有点准。
但是,我觉得这也是环境逼的。我不想做旅行计划,可是,带外地亲戚去了几个不预约就不许进的景点,预约了也有时间限制,不得不做精细计划。以及我想到某些旅游热门景点,坑蒙拐骗的太多了,不提前做攻略的话,吃喝住行可能都要被坑个底掉。P人适合去非热门景点旅游,或者真正的游客友好景点旅游,不然一路上遇到的都是骗子。
前几天我的朋友捡到一个英国旅行者。一个女生从英国跑到中国,除了一张机票什么都没准备,带了一些英镑来,没有人民币,没听说过微信支付宝,能国际漫游的手机卡估计也没有吧,中文一句不会讲,真正说走就走的旅行,要不是机票那么贵,还以为是离家出走。到了中国当然什么也干不了,被我朋友捡到了,带她去银行换钱,给她装了一些必要软件。然后她去上海玩了,不知道她能不能一个人应付上海。
她告别我朋友之前,一起出去逛街了,她在一个很漂亮的商店里突然起舞,震撼了在场所有人。
我以为英国姐潇洒得要命,不过她说,再也不想来中国了,没想到那么麻烦。我猜她可能去一些欧洲国家说走就走地旅游很多次了,还以为在中国也可以。
她说她去过意大利,不过我听说意大利也是游客骗子很多呢!
我觉得这可能是一种从悲观情绪产生的主体性!
想给世界留下痕迹,本质上是对永恒的向往,自身太短暂,想通过把痕迹留在身后使自己永恒。虽然这种永恒的愿望是主体产生的愿望,但是为了给世界留下痕迹,人不得不考虑自己能对社会做什么贡献、如何讨得与别人的链接,这种东西想久了十分容易把自己客体化!
因为一些悲观情绪,我(应该也有不少和我类似想法的人)觉得永恒的愿望太奢侈了,连短暂的人生都还过不好,而且人死身寂灭,更觉得永恒只是锦上添花的东西,先把活着时候的遗憾减少一些吧!因此,开始关注世界给我留下的痕迹。这样的关注即是对主体感受的关注,时间久了会形成更有主体性的思维习惯吧?
#大雉雄姿英发
最近一个游戏解说up主说了几句让我觉得非常有道理的话!
我看了个《星际拓荒》的解说,游戏里有个非常友好非常发达的外星文明,爱好和平,喜欢探索宇宙。up说,也许这种文明真的存在,如果宇宙里有黑暗森林那样的文明圈子,他们都忙着互相消灭,探索得远了就可能被别人抓住灭了,所以他们要不然固步自封躲在很偏僻的地方,要不然已经打打杀杀死得差不多了。而爱好和平探索的文明,就会更高效地合作,他们会发展得更好,也走得更远,更有可能成为宇宙里最发达的文明。
这样一想,良币驱逐劣币是可能的。
人类这样的劣币到时候应该就自灭了吧。
什么样的环境诞生什么样的物种,地球的样貌是一系列偶然与生物们共同塑造的,如今只有卑劣的物种才能在物竞天择里活下来,人类也都是些野蛮祖先的后代,实在是积重难返了!
以前我想,我作为一个生命给世界留下了什么痕迹。如果我很厉害那么这个痕迹可能是某些发明创造、人文艺术作品之类的,如果我是个普通人,那么我与其它生命的交集也肯定会留下痕迹。因为我这个生命总要死,我自然而然地希望得到一些比我本身更长久的痕迹。
现在我在想,我作为一段生命体验,一个生命的意识,世界给我留下了什么痕迹。我认为这痕迹就是我的记忆。实际上,记忆是我所拥有的一切,作为一个意识,我不能真正获得任何东西,我所有的只有记忆而已。
这两年我一直为生命的短暂感到遗憾。我多次向朋友提到,我活着的时间不够看完所有好电影。朋友说也许天堂就是一个电影院。
同时我为我记性很差感到更加遗憾,尤其是,当我想到,记忆才是我这一生的真正收获,我竟然把本就短暂的收获又遗忘了许多。朋友说,遗忘帮我筛选了我的人生,让我记住了印象深刻的,忘记了过于无聊的,于是,我记忆里的人生会更精彩一些。
不过,当我在意我给世界留下的痕迹时,我就嫉妒天才们,恨我怎么就不能是天才。但当我想到世界给我留下了什么痕迹,我立刻感到这才是个更棘手更重要的议题,一下子就不再苦恼什么天才什么平庸。
以前我是一双手,总想捏点造点什么东西出来,现在我是一条舌头,只想使劲尝尝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