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uinthesky 因为政府强制推广普通话,学校只讲普通话,家里除非有老人,很多家庭为了孩子考学会特地把日常对话切换成普通话。
我觉得推广普通话本质利大于弊,但是这个过程里毫不重视方言的传承,导致很多方言式微甚至消失,民俗文学变成残本没法去了解,就很遗憾
@copper 什么,是因为我们这边特殊一点吗,好学校我不知道,我一直在比较一般的学校,而我们从小学到本科,都有方言教学的老师,甚至不顾有没有外地的同学...
我小时候一直以为,大家只有在上课的时候会讲普通话,(甚至如果没领导查上课也可以不讲)而平时交流都会用方言,导致我一直以为每个城市都有XX话,后面认识了其他地区的人才知道不是....
普通话在我看来唯一的用处就是打破交流的隔阂,除此之外屁用没有(
@emuinthesky 我们这边考教师编必须持证普通话二甲,不允许方言授课(甚至可能因为普通话推广已经很久,许多老师自己都不会说方言了)。带方言腔调的学生通常都会被取笑,可能觉得方言是一种不现代的、“土气”的象征。
甚至市区很多家长不许孩子说方言,因为觉得不够“城里人”。有很多普通话课外班,要洗掉“土气”
语言是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这几年当地政府也开始建博物馆,保存语料资料,可能是意识到了方言的重要性了。
@emuinthesky 你说的对,可能川渝方言更像一种说话风格,理解起来难度不会像温州话那种地狱模式的方言那么大。我记得你们的一些方言有点像俗语还可以转换成书面语,“板板”“锤”这些的?我这边的方言没有多少书面语,几乎是一种只有声音没有文字的语言,所以留存和学习就更难了……
@copper 是的,我自己感觉也是其实言子没有很难,我的朋友跟我说她听不懂的是我们的音调,因为我们的方言很平,没有很多音调的转换,所以才跟普通话的四声不太相同,有些甚至是反的,“买卖”用川渝话讲,和普通话就是相反的音调。而且我们喜欢吞音,比如“做啥子”是“爪子”之类的。
哈哈哈哈怎么记得的都是骂人的,确实有些可以拿来用书面表达,只是读起来的音调和普通话不一样。说起来,你们地方台会讲方言吗?我看很多地方台会有方言的电视台之类的?我们有专门的方言节目,都是本地人拍的,在想如果这个一直推广下去的话,对保存方言以及本地文化的帮助应该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