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uinthesky 因为政府强制推广普通话,学校只讲普通话,家里除非有老人,很多家庭为了孩子考学会特地把日常对话切换成普通话。
我觉得推广普通话本质利大于弊,但是这个过程里毫不重视方言的传承,导致很多方言式微甚至消失,民俗文学变成残本没法去了解,就很遗憾
@copper 什么,是因为我们这边特殊一点吗,好学校我不知道,我一直在比较一般的学校,而我们从小学到本科,都有方言教学的老师,甚至不顾有没有外地的同学...
我小时候一直以为,大家只有在上课的时候会讲普通话,(甚至如果没领导查上课也可以不讲)而平时交流都会用方言,导致我一直以为每个城市都有XX话,后面认识了其他地区的人才知道不是....
普通话在我看来唯一的用处就是打破交流的隔阂,除此之外屁用没有(
@emuinthesky 我们这边考教师编必须持证普通话二甲,不允许方言授课(甚至可能因为普通话推广已经很久,许多老师自己都不会说方言了)。带方言腔调的学生通常都会被取笑,可能觉得方言是一种不现代的、“土气”的象征。
甚至市区很多家长不许孩子说方言,因为觉得不够“城里人”。有很多普通话课外班,要洗掉“土气”
语言是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这几年当地政府也开始建博物馆,保存语料资料,可能是意识到了方言的重要性了。
@copper 啊....那看来川渝在这方面稍微特殊一点吧,上岗确实也要普通话证书,但在方言的影响下,反而是能标准说普通话的人很少,然后反过来的是我们这边的人反而会说:你能不能别说普通话....(指日常交流中)虽然大家还是会取笑彼此的普通话口音,但没有到觉得“土气”的程度。
在思考是不是川渝方言比较简单也是其中的一个因素,但是虽然在现行这么多方言群体的情况下,有很多很老的言子也逐渐消失了,感觉很可惜。btw方言建博物馆保存的是哪种呀?言子对应的意思,或者只有方言才能看懂的句子那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