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看见了痛苦而意识到不对,选择放弃自己享受的一切金钱与权利,转去修行”和“被生老病死所冲击,感到对自己的生活厌烦(相当于看破),选择修行”给我的感觉还是真的很不同的...
冷静下来想想,干嘛又要对第一种想法抱有好感呢?身处高位,即将拥有无上的权利,理解到痛苦,不选择改变而选择逃跑以慰藉自己?这算什么?
所以他能感受到的绝对不是痛苦,只会是冲击。他意识到的是:我也将经历这些。而并非:我的享乐是建立在这些痛苦上的,让我来改变眼前的痛苦。所以他只会想要摆脱无尽痛苦的轮回。这不过是更高层次的“自私”。哪怕他建立了一个看似平等的体系,他也不过是首先利己,顺便利人。与有心无力选择超脱不同,他是有力无心。
真的是我错了,佛怎么会渡人,佛只会渡己。
@emuinthesky 感觉第一种想法其实更“入世”一点呢……怎么说呢,我想的可能不专业,感觉第一种想法是跳脱了社会体制,但没有跳出整个价值观体系,并消极应对。第二种想法大概是跳出价值观体系了吧,有种“我曾为之痛苦与幸福的一切,以及人们为之痛苦的一切,都不再在意了,所以我要离开”的感觉。
并不知道你具体指的是谁,只是冒出了以上想法
@dzr 是指创建佛教的古印度王子:乔达摩•希达多。
第一种想法是我的网课里老师讲的,第二种是主流能够搜到的。
按结局来讲因为哪一种都问题不大...只是带给我的感受不一样。现在2都让我觉得好受点,因为如果是1我会无法接受:一个即将继承帝位的王子见到苦难和痛苦没有想到可以用自己即将得到的权利做出改变,却为了消解自己看到痛苦的痛苦选择出家逃避。
宗教
@emuinthesky @dzr 我感觉神性人物,无论乔达摩还是耶稣,都是走理念上的拯救,不会谈太具体的拯救。教派为了宣扬教义需要纯粹的形象,而现实中的利益冲突具体处理起来怎么做都不够周全,粗暴点说就是一定会落话柄。一个脱离实际的形象是一个比较安全的形象。
两个教解决方案分别是“回到天堂”和“脱离轮回”,足够模糊到让人们自己去脑补,不给实操指南。所以是“旨意行在地上”,”见相非相如见如来”,就给你个信念信仰,很少有神自己亲手撸起袖子干活。
我也觉得这类起源故事怎么读都会让人觉得遗憾,我会想你既然是王子,整什么虚头巴脑的,有这功夫多帮人嘎点稻子不好?先快进到社群公正不好?怎么一下跃进到“永远的无”了。
身为人可以做很多,化神以后只给人提供高位面的精神力量,我能接受这种各司其职。只是起源故事是关于从人到神中间这个跳跃,往往写得并不能说服我。
佛陀出生时为步步生莲,世界都不愿意让他接触到真实的疾苦。所以我有时候想,“他懂什么”。诸行无常,神其实什么都不会做,三千火宅里受苦的人只能自渡,自在自观观自在, 如来如见见如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