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今天有人忽然把名为Josh的几个人拉了个群组,并啪地发了经纬度地址:在一年后的今天到这里来,我们要展开一场Josh战。胜利的Josh将可以保留这个名字。你们有一年的时间可以准备。
因为实在是太过迷惑,这张截图流传蛮久。一年后的这一天,2021年4月24日,今天参加Josh战的人可能有几百个。大家都好认真对待迷因图(看热闹不嫌事大
看直播好热闹啊。羡慕去了现场的人。
人类……你们好无聊!……又好可爱!!
#每月应许电影
这个月没有什么空看电影,不过《这个男人来自地球》早先看过,一万美元一个场景90分钟,能拍出这样一个故事我觉得很厉害。我喜欢他对宗教意义的虚无解构。从犬儒到宗教狂热信徒其实一点都不难,难的是当个有信仰的无神论者。
上个月后来看了《狼屋》唉呀妈呀膈应死我了,观影体验贼拉难受。一边觉得很感动,一边浑身上下都和片子的气场抵触。
@emuinthesky 感觉无力和压力就不用去看,把能量攒着好好对待自己和身边人就可以了。不要让无能为力的事过分困扰和消耗自己,拍拍
@dzr 我这几天看看能不能开个共享文档,说不定各位有“想看却还没入的书”可以在里面许愿,参与漂流的时候如果谁有那本书可以定点分享。
我本来还想做小程序弄个漂流路径可视化,免得丢书,但觉得一人主观记录住址挺信息冒犯的,于是作罢
“买了发现看不下去”的闲置书籍📚不感兴趣的书📖都可以参与漂流,书在被读的时候才是书,环保其次 :beanblobcathyper:
@dzr 我本来想搞漂流会,就是所有人随机互寄喜欢的书看📖可以内封写寄语,下一个人看完再随机寄一个人,这样漂流,不过最后结束要回到主人手里所以都要好好珍惜。那时候内封/纸条上已经有好多人的读后感和寄语了。
漂流会里的书看了如果很喜欢的话,自己可以再去入实体书。这样可以省挺多买书钱,不用以后看见有人推就要自己买了看了。
但想到可能有些人不太愿意暴露地址隐私,而且鱼鱼你是不是在国外。 :11124:
@emuinthesky 我觉得国家的强大就是靠疯狂卷出来的,还有就是靠代际收割,没有人生孩子接下一批,上一批就没法割了,所以政策催生催得很紧+反对同性恋。阶级都分化好了,就剩下一点蛋糕渣让人抢,分母还那么多,每个人就都活得很窒息。
看见一些小朋友才二年级就午托晚托了,每天在学校八点待到晚上八点,作业做完了呆呆坐着看着窗外,心里好郁闷。
@emuinthesky 我感觉,可能因为因为这个国家的强大就是靠对内剥削来的……好消息背后就是可怜的人
快递物流的高效便宜里面是被撞死也没有保险的外卖员快递员,基建狂魔的称号背后是各种强拆/讨不回的薪,好多国产公司一跃进百强,内部所有员工都用出了200%的社畜力,下班在家拉个屎都猝死
“吃苦耐劳”的品质被整个民族推崇(在其他外文语言里我很少能找到对标“吃苦”的词),从十年前吃糠舔土到今天,可能就是靠这种自我剥削……
国外也真的效率奇低,开一个银行卡账户我要等五个月,电话投诉永远没有下文,快递要提前半年买,而且基本必丢。大家都没有压力,都懒洋洋,所以都互相抱怨也都不想改变。我经常想为什么中外就不能取中间一个平衡呢……
@emuinthesky 我想起“伪群体昂扬得越高,受现实打击个体跌落越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