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nets @Konets 是的,不是说父母完全不遗憾或者完全不爱,但人普遍是思路功利的,“白养了”的痛苦确实剧痛,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投入损失太大,交易对手直接退出,等于一笔提前终止彻底成为死账的高额投资。所以孩子自杀的事件才显得分外惨痛,不管是从哪个角度来想这件事。
我之前打算翻译的那本“自杀幸存者手册”有说,和自己有亲密关系的人自己选择结束生命,被留下的人一般会产生两种情绪:一种是自责,一种是对死者的怨恨。而后一种甚至更加普遍、更加强烈。
去年我一直在提前考虑我家人自杀的情景然后做准备,这个过程里我发现自己的心情比起遗憾更多的是愤怒和怨恨,而且我并不能控制。因为被剩下的人(像那本手册说的,survived)是没有选择自杀的人,一开始就无法与自杀的亲人感同身受。人总要继续过,我猜这种怨恨可能是一种防御机制,像回避被吸进漩涡的危险一样,刻意去避免与死者共情。
这种怨恨很复杂,很普遍,也很正常。一切关系剥离了情感都很赤裸,就是互相索取利益。可我经常觉得既然父母有求于孩子(养老和精神陪伴),孩子也需要父母的物质基础(至少被抚养成人),应该有一条路可以合作。爱和陪伴哪怕不是合作的目的,也会是路途上蔓生的东西,亲子关系不该是零和的、倾轧式的,不该是强者霸凌弱者(说真的见过很多亲子关系完全就是霸凌)吮吸弱者的生命力。
反复幻想自己的死亡,实施前想着所有人都会后悔,都不会好过,更像是一种精神自慰的情绪宣泄,给自己一点虚幻的勇气和力量。
手册提到有小部分的幸存者会跟随逝者而自杀,丧子后选择活下去的家长则总会找到心理平衡的理由,我只是觉得被剩下的人至少是会有一点后悔的。会后悔就说明本来有更好的路可以走,有更好的交易方式,更合理的交易策略。就像一个孩子的死会震慑到其他的家长一样。“我妈妈知道这件事以后,那一天回家抱了我好久好久。”
太遗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