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毕业的时候,同学录很流行,我给同班同学填了好多份,不过最终没有给自己买一本。而且我也拒绝在“临别赠言”的栏目里写毕业的伤感之类,没想出个所以然,只觉得大家都这么写,不好,尤其我小学时候很nerd,和大半同学都不熟,他们和我进行的最长一次谈话,就是写在同学录上长达好几句的毕业伤感。
这也许是我,想要反对昆德拉说的那种“媚俗”的尝试?尽管小时候我还没读过他。
后来我也仍然不知何为媚俗。只是现在想起来,小学只交了一个朋友(她还和我进了同一个中学)的我,被后来的朋友抱怨过薄情的我,把其他同学临毕业的伤感当作一种媚俗,肯定是十分自大的。
昆德拉写媚俗,因为他被人群伤到了。我一个养尊处优的愤青,如果把反对媚俗当作圣经一样,只能说明我午饭吃得太饱。对我来说自大是比媚俗更严重的问题,不想清楚这一点的话,反媚俗也不过是另一种媚俗罢了。
一般来讲,会认为“活过的人生”是唯一属于自己的东西吧!电脑一格式化,老子懂了,新时代的赛博人,未来才是属于自己的东西!好正能量啊亲人们!此刻我的手中已经抓住了未来!! (没错未来是这块小蛋糕哦~)
很久以前读《局外人》的读后感。打算重读一遍。
我很羡慕一位姐姐,年纪比我小不过很有姐的气场,一年竟然读了一百来本书。她一年能顶我十年,怪不得有姐姐气场呢。
昨天看完《局外人》,原来它这么短。我不知道加缪的存在主义是什么意思,当然他本人也不承认自己是存在主义,但读完了局外人,细想存在二字,确实有那么些模糊的感觉——它真的在写存在。
读到前半部分,我想它的主题是“距离”,毕竟名字都叫局外人了,与他人遥远的距离,与社会遥远的距离,麻木,与心灵遥远的距离。距离就是“局外”的定义。
玛丽问主人公,会和她结婚吗?他想了想,认为可以。玛丽问主人公,爱她吗?他想了想,还是挺喜欢的,但是不爱。玛丽问主人公,如果有别的情妇,他也会与之结婚吗?他想了想,会。玛丽很伤心,可她就是爱他这一点,她要与他结婚。
我想我前室友恐怕会喜欢这书,他最近交了个抑郁症女朋友,不咸不淡的,把他逼得开始研究起回避型焦虑型依恋类型了,近日写作里也全都是人际交往的距离问题。讲真,他大约是个理想主义恋爱脑,把一种想象中的爱情当作理想,去追求,且纸上谈兵不切实际,没有背叛理想主义。他一定会对玛丽和主人公的爱情感兴趣的。
我是个反恋爱脑,恋爱情节对我真是对牛弹琴。
谁知剧情急转直下,主人公刚成为杀人犯的时候,让我想起了读卡夫卡的《审判》时那种干着急的感觉。大哥,你说的每句话都给别人制造你是变态杀人犯的印象!快停下!因为他是局外人,必然被社会排除在外,双方都无可指摘。
他在狱中的状态,在我看来,才是小说的高潮。纯粹地消磨时间,急迫地思考死亡,就是这两部分让我感到“原来这就是存在主义”。
人只需要活一天,所留下的回忆就足够在狱中回味一百年。——这句话很美,在我看来也很恐怖就是了。
读完了有点伤感,但也得到了一点勇气。他用短短的时间思考了死亡,接受了死亡,没有逃避到上帝那里去,没有逃到神父的甜言蜜语里去。我想死亡几乎可以说是一切恐惧的源头。竟然有人,哪怕是虚构的人,可以直面它,不逃避,仅仅是知道这一点就能得到勇气。
导师的爸爸去世了,在邮件里告诉我们这个sad news,同组同学也纷纷回邮件表达哀思。我也觉得该回邮件,可不知道英文该怎么写,就照着同组其他同学的写。
feel sorry,等等等
可是吧,其实我,大概没有真的feel sorry,其实我什么也感受不到。发印度点火图的时候,我在微博和网友对线,不过我其实也,什么也感受不到。
这对人类来说也许是正常的吧,人的感情链接是很短的,如果它太长,会让人太悲伤。不过身边有些朋友抱怨过,我的链接似乎比平均水平还要短。我想要体谅人们的困苦,不过这大概出于,我对善的定义,而我本身共情能力比较低。
想要所有人活得幸福一点是真的,可我其实不会哭,也是真的。看着抱怨我很无情的朋友,我觉得他们与我做朋友有些委屈,可能有点交友不慎,但我也希望他们开开心心的,我大概也为他们带去了一些开开心心的时刻,我也有能力继续带给他们那些时刻,不然我们就不会是朋友了嘛!
#每月应许电影
结果我忘记整投票了!
我们推荐的电影真的很多,找段时间把以前的清一清吧!(我知道有很多人已经清了,进度最慢的是我 :0171: )
#应许我们阅读
本周的阅读!嘟嘟!大家来打卡!
我最近在读博尔赫斯集,我很喜欢这位神神叨叨的
#每月应许电影
新一轮推荐开始啦!
上个月我看了乐高蝙蝠侠,非常可爱,蝙蝠配音非常深沉~音乐战斗镜头都是大制作,让很搞笑的剧情显得更搞笑。
还看了动画《红罩头之下》,作画精良动作丝滑,我很喜欢的那句小丑对蝙蝠侠的台词“你总是能想出两全其美的办法,让大家都变成输家”就出自这里。总之这两部很推荐DC迷看!
我想看的电影是《the sixth sense》,中文应该好像是灵异第六感,据说是一部有点温情的恐怖片。我看到第二张的这个截图,就很想去看。
另外我也很嫉妒John!因为我仍然对于活着十分热衷……
我也好希望John是真实存在的。一个真的活过了整个人类历史的人,即便是用他个人的片面渺小的视角看过了整个人类历史,可他仍然怕死。这会让我感到人类大有希望。
#每月应许电影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好看!我很喜欢这种诶!
看到心理医生的妻子去世,感到,我好像做错了事一样。我在想一个心理医生为什么用他的知识来引导男主的愧疚感,他为什么欺负人,他是不是装出来的,他是不是在测试男主。但其实只是他的妻子去世了,而我不知道。幸好他只是一个,电影里的角色。
有很多很多值得讲的地方,可我总是被一些奇怪的小小的点吸引,结尾处,喜欢John的女同事上了他的车,我就觉得很开心。不知道活了一万四千年的穴居人,还能不能找到家人的感觉。是不是我们的生命如此短,我们才那么需要爱人。是不是活得太长的人,就会失去归属感,因为故乡是永远回不去的地方。家的意思,是不是我们给自己找一个最终决定死掉的地方,以及决定死之时在一起的人。我并不介意成为我爱的人的回忆、生命中极渺小的一段、会被遗忘的部分,这个感觉就像所有父母与子女一定会分别。
我很幸运地和一位信基督教的小朋友一起看了这个电影!该小朋友又虔诚,又不虔诚,本无神论者也不明白,总之他说这个电影很好很有意思,但是按照圣经上说的,这大概属于渎神的范围。据说,如果像耶稣这么大咖位的人出现,向你讲一些启示,他一定会用让你信服的方式,不会像电影里那样,讲出来人们却半信半疑。
我说,圣经这样讲是为了防止牛鬼蛇神乱解读圣经,把解释权垄断。以及就像电影里那样,也许耶稣并没有那么大的神威,都是被吹出来的。
小朋友说,理性来讲,他也是这么想的,但是……
“但是”是我所没有的,虔诚者的信仰吧!不过我们都认同,如果有个非常厉害的人潜藏在周围,除非它是职业特工,否则一定在生活中透露出一些不凡的气度,哪天它突然决定告诉朋友们自己的真实身份,朋友们也许会想:怪不得呢,我就一直觉得你这家伙不简单啊!
最后,John的朋友从屋子里出来的顺序,就代表了他们有多相信John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