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这周五晚上10点,我打算用video together看小企鹅纪录片《在世界尽头相遇》,片长1小时40分钟。
无需翻墙,预计用b站资源,象友们可以一起来看!
videotogether的使用方法:用Chrome 或者edge浏览器,搜索videotogether插件,安一个,就完事了!
到时候的房间名:MYYXDY
密码:123456
虽然在同一个房间看,不过每个人都可以自己选择音量大小、清晰度等等,获得一个相对独立的观看体检!
并且聊天功能也不太好用……独立的观看体验!
#每月应许电影
某天睡懒觉,被我妈叫醒,我妈说昨天和朋友玩太疯了,是朋友把我送回来的。
我说,开玩笑,明明在家宅了一整天,我怎么不记得和谁出去玩了。
我发小走进来,惊呼我怎么不记得了,就是她把我送回家的,然后她就在我家睡了。
我一看手机日期,比我印象中的往后了一天,难道我喝断片了、记忆直接跳过了一天?可是,怎么可能跳过一整天?我起码应该有我开始喝酒的记忆吧!
而且,跳过的那天是乐队排练的日子,我到底去排练了没有,练了个什么,一点也想不起来。
第二天也是乐队排练,我去了,想问问别人上次排练的情况,又不好意思开口,就这样稀里糊涂地滥竽充数了。不过,指法倒是比我预期中记得更熟练。难道我上次真的去排练了,大脑忘了,但肌肉还记得?
排练室声音震得人胆战心惊、缺氧、几欲晕倒。然后,可能我真的晕倒了,总之一睁眼,我妈又在说我睡懒觉——我的记忆,又跳过了几天。
我开始明白到这不是喝断片或者晕倒,这是一种“现象”!在明白的一瞬间,我妈从我眼前消失了,我的意识在清醒的时候也开始时间跳跃了。
我跳跃到了一些不明所以的未来,还有过去。未来的时间对我来说好像在看没头没尾的连续剧,感到那并不是我的人生,而我也不是我,未来的自己其实也只是个陌生人而已。跳跃到过去的时候,我才感到好像做回了自己。
然后我醒了——以上是昨晚的梦!
@copper 我起身🚽,回头看👁,震撼 ,掏出手机相机📱,缓了一下 ,感觉身为人类,此番场景也许只能深藏于我的心底 ,收起了手机。
对不起🧎♀️,为没能拉出笔直均匀屎的其他人类感到遗憾,但是,今次不能为你们拍照。
再见👋,冲水🌊,谢谢所有的乳酸菌。
要去给朋友的地下乐队助演乐器,我的琴声音太小,买了个上百的拾音器,声音还是很小。赶着演出前买了把二手电琴。
一开始在两把琴里犹豫不决,一把我喜欢,另一把除了我不喜欢没有任何缺点:价格便宜、同城发货、配件齐全。(琴的质量不在考虑范围捏,只有水平高的人才会被质量所困!水平低的人反正都是锯木头。不用担心,我演朋克。)
怕时间赶不及,我买了那把不喜欢的。整套琴的价格和我拾音器差不多。
寄到家,拆开,很陈旧,琴包的拉链像锈住了,然而是塑料拉链,琴盒子里的垫布有种稀嗒嗒的手感,感觉它会掉屑在我指甲缝里。
让我想起我的第一个提琴老师,他有一个非常旧的琴盒,稀嗒嗒的垫布。但他的盒子是木的,扣子是金属的,和塑料盒不可同日而语!
况且那老师的琴很漂亮,还有雕花,而这二手琴也很旧,有地方掉漆。弓子的毛断了1/3,弓看上去都变细了,但是断毛都从根部修剪过,没有零零散散地吊着。所有零件都很全,连肩垫子也有,不过它也非常旧,铁脚扎出来了,我把垫子往琴上一垫,每根铁脚对应一块琴上的掉漆,没扎出来的脚就没掉漆——看来这把琴是实实在在地用旧的!和摆在仓库落灰的旧琴还不同!
松香也有,没装在盒子里,就一块单单的松香块用布裹着,长时间没用,布都粘在松香上了,我把布扯下来一看,松香上两道很深的凹痕,快把松香块锯断了。
要练多久才能把松香用成这样,我这种不练琴的人根本没法想啦,这辈子都用不了这么多!
松香就像是眼影盘里的不常用色,真有人能用空盘吗?
前主人是个勤练的人,水平蛮高的(再差的人锯断一块松香之后也变成师傅了!),用旧了一把琴之后,闲置了一段时间,卖掉了。
这件二手充满了前主人的人生痕迹啊。
不清楚南美的历史,所以小说里真真假假的事件交错,我都不知道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哪些是野史。但是,真真假假也不重要!
一个中欧文学教授,在变成苏联之前,逃到南美。他翻译过一部南美长诗,但仍然不会讲西班牙语。他只会讲长诗中的语言,用截断的诗歌磕磕绊绊地讲话。
真会写。
#应许我们读书
我很久很久没看书了,之前在哪看到一个网友推荐《缺席的城市》,是南美作家,买了,开个读书笔记串。
最近坐地铁很多,地铁是最无聊的交通工具,不看一本书会过不下去。先看了鲁迅的一个杂文集,感慨鲁迅好会骂人,并且发现,当年别人骂鲁迅的话,竟然今天还被微博粉红所用,比如“外国那么好你怎么不移民”。啊,今夕何夕呢。
总之,现在开始读《缺席的城市》。一句无关紧要的比喻句的一部分:
“可以想见那是精神病院的公用电话,挂在开放式连接廊的斑驳墙面上,面朝庭院中稀疏的林木;那是世界上最忧伤的电话机。”
精神病院的电话,精神病院的车站,楼盘开发商建的假麦当劳……一些相似感觉的东西。
我在象上学到一个保持行动力的小窍门,不要每次完成了一个阶段性任务就奖励自己,那样大脑会在决定好奖品的时候就以为已经完成了,反而失去行动力。要每次完成任务后,拋硬币决定到底这次是奖励还是不奖励,留一些不确定性。而且,如果抛硬币发现没奖励,又特别想要奖励,就会赶紧去达成下一个任务,让自己得到再抽一次卡的机会。呵,合理运用赌徒心态,化人性弱点为力量!
我实践了以上理论一小段时间,来汇报一下:已经把奖励次数用超了,现在是赊账状态,还得再达成三个目标且都抽中,才能还上债。
想来也十分合理,既然运用赌徒心态,试问哪个赌狗最后不是借钱来赌、赊账去赌?
赊账也没什么不好的!仔细想一下,是什么样的打工人累得狗一样也不敢辞职?不是穷的,是背房债背车贷的。可见背债对我这种没自制力的人是有监督作用的,是好的。
我宣布,实践得很成功!
我的下一个目标是用歪理踏平世界上的每一个小窍门,他他开!
今天做完了一个小组项目。为期一个半月,小组五个人,建了个群聊,每周开一次组会。
最后的成品是两个代码,我写了一个,组员妹子写了一个,剩下三个印度男的,一个字没写,我他妈的,凭什么把他们的名字加进这组里!
群聊非常安静,几乎只有我一个人讲话,我叫人开组会,挨个at了也没人回,好可怕呀,像对着空屋子讲话,感觉地球上好像只剩我一个人了。
有个哥们虽然不回,但是每次组会时间都会来,讲一讲想法,也曾尝试写代码,虽然最后没跑起来。我把代码写完之后就撒手了,叫这哥们写点文字介绍一下最后成果。呵,男秘书,可堪一用!
还有个哥们,每次我们已经在会议室,at他,问他来不来,他才姗姗来迟。现在想来,他不来也无所谓,反正一字没写过,一点想法没讲过。也许是我不懂事了,人家无话可讲,自然不想来开会,我却还要逼他来,真是太不懂得关怀组员了。我现在也很后悔,如果这哥们因为来了几次组会,就觉得这项目他好像也出力了,我会肝胆俱裂。
剩下一个哥们懂得不做无用功,尽管我每次也at他,他从来不回复,也不来组会。想当初群聊初建,他是第一个说话的,他说他要复习考试一周,复习完再来追我们的进度。不知怎的他一复习就过了一个月,想必他考试没通过,要复习补考吧。其实这哥们来过一次组会,第二周的组会,大概他刚考完试,一来就扯闲天,和印度老乡们聊得很开心,问哪里有实习机会,哪里去找工作。我草你大爸!你他娘的还找工作!我都没找到工作,你也配!这哥们不会还要把我和妹子组员做出来的项目写在他的简历上吧,这痛苦的感觉要伴随我多久才能消退。我能否在github上拉黑这人,让他永远看不了我的代码。
这哥们来组会问找工作资源的时候,啊,那个项目刚刚开始的遥远午后,虽然我觉得有点烦,但也没吱声。当时男秘书和他聊了一会,然后打断他,说还是聊项目吧。现在回想,感到一切早已注定,恶心人的组员不会在最后才恶心到你,早在最开始就有苗头。男秘书,也早早露出秘书的苗头。
还记得成组之前,妹子组员问,能否自己单干,组织者说必须以组为单位,于是妹子组员来了我们组。啊,她才是在更早更早之前就看到了苗头吧!
原来有一种叫再生珍珠的珍珠,把蚌的珍珠取出来,把蚌放回水里继续养,蚌又长出来的珍珠,就叫再生珍珠。没有人工植入核,是完全自己长出来的。形状看起来都比较巴洛克,可能是因为没有人工核的缘故。
不知道再生珍珠在珠宝里算好还是不好,但是,原来养殖珍珠蚌也可以不死掉。
其实本来取珍珠也不用死掉,只是养殖场不愿意投入人工去把珍珠一个一个取出来,我听说是用机器把蚌打碎,把珍珠从一片尸体中滤出来。
但是,那些养再生珍珠的蚌,就不用死掉了吧?
人的贪婪压碎了珍珠蚌,幸好人比贪婪更贪婪,于是又放过了一些珍珠蚌。
不过,珍珠本来就是奢侈品,怎么就不能再多花些人工把珍珠一个一个取出来呢?富人兜里不差这几个钱吧!穷人只能带“AB高光炫彩PVC仿珍珠”,富人才戴得起“全vegan人道主义珍珠”(虽然是动物制品!但是如果没有杀死蚌,而且取的是蚌不需要的结石,那应该可以算vegan吧!),这不是正合了富人的心意!
如果机器抢走了工人的工作,那么,开珍珠蚌正是一个应该由机器还给人类的工作!这个行业需要失业工人的涌入!slogan:拯救失业,拯救珍珠蚌!
前看到一个人说,喜欢地雷系穿搭,但是不喜欢地雷系行为。
我想,内心这么想想无所谓,但是带着一种颇为自豪的语气讲出来,是否有点大摇大摆地文化挪用了?
不过,“健全”人搞地雷系穿搭,并声明不喜欢地雷行为,到底算不算文化挪用呢?或者说,文化挪用有好坏之分吗?
比如,解构白人流行文化(虽然很多是从黑人那偷来的,先不考虑这个问题吧!),算不算文化挪用?比如,女性解构男权叙事,算不算挪用了屌丝们的文化?再比如,今人对古人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算不算挪用了古人?(也许在某些人看来,那些糟粕才是精华也说不定)
之前我看到一个up主解说时装秀,说最近哪些奢侈品大牌喜欢融入街头文化,弄一些工装。我当时就想,妈呀,高定工装,这肯定算是文化挪用吧!你们这些坐在天鹅绒椅子上的少爷小姐们穿着镶钻工装,你们倒是去工一个啊!
似乎,有特权的人群挪用没特权的人群,感觉上就是坏的。没特权的人挪用有特权的,要不然就会说这是解构、有进步意义;要不然会说这是穷人好面子,模仿富人(这一点虽然也是贬义,但不是文化挪用的那种贬义)。
如果是没有明显阶级差异的一个群体挪用另一个,似乎就变成“外行人不懂,瞎玩玩,没有玩到精髓。”
尝试搜了一些一起看电影的方法之后,我现在认为video together是最方便的,用于看在线视频的(已经下载好的视频不能)。
不需要安装下载什么东西,仅需要浏览器弄个插件,edge和chrome都有,搜video together就出来。
使用的时候,把插件打开,刷新一下页面,就会蹦出来一个小框框,设个名称密码就可以建房间or加入别人的房间,房间没人数限制,我目前只试过两人的。然后房主打开想看的视频网页,播放,就行。
它的原理是,控制房间里的人的进度条。只要加入了房间,就会给所有人打开房主所在的视频网页。
好处:1观看体验好比那些直播or转播的会议室要好多了
2每个人可以自己调声音大小、清晰度、全屏or不全屏、字幕等等,被同步的只有进度条。房主按暂停,所有人也会暂停。
坏处:1墙内不能看墙外的,如果房主在墙外or开梯子看油管,其他墙内的人就是网页加载不了。
2进度条是按照网最差的人来算,就算房主网快,如果别人网差,房主的进度条就会等那个人(其实我喜欢这一点,可以保证大家同步!)
3没有交流功能。有个房间内聊天框,我以为是文字聊天,一试,竟然是用机械语音把我发的文字读出来。看视频的时候冷不丁来一句,有点出戏,而且也听不清在读什么。
读月亮与六便士的时候真羡慕高更,他怎么找到自己的一辈子认定了要干的事。
还有那些穷困潦倒住在地下室里拼命搞自己的小事业的人,他们也是遇到了自己一辈子认定了的事。
我以前蛮想做音乐小视频的,一些画面简单的短短的视频,加上原创配乐。不过我没什么写音乐的天赋,也没学过编曲。
曾经也很想试试乐队,感觉创作和现场表演的过程一定是很饱满的生命体验。但是我不会唱歌,乐器也没有学到足够好。后来看了一些讲乐队的电影or纪录片,我想,写歌然后巡演,写歌然后巡演,似乎也会落入另一种一眼望到头的人生(不过著名音乐人如果想跳出机械的人生轨迹,还是比普通人简单多了吧!)
最近,很幸运地给我朋友的地下乐队助演了几次。第一次演,没有演好,晚上我躺在床上想,果然乐队也就不过如此!第二次练习得更好了,演得蛮顺利,我高兴得蹦蹦跳跳。第三次演得更熟练了,我在床上反复仰卧起坐睡不着觉。
真的是,之前想那么多干嘛,去做就好了,去体会就是了。还没做就已经害怕,还没开始就担心这个没意义、那个没意义,那永远也找不到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