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直到昨天才弄明白投鼠忌器是什么意思。
以前我以为“投”是投放,“器”是老鼠夹子,虽然不知道为什么要投放老鼠,但是显然投放者不想老鼠一下子死翘翘了,所以会害怕老鼠夹子,再者被投放的老鼠们也怕夹子呢。
此理解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为什么有人要投放老鼠,实在莫名其妙,我只能想象到一个阴险人想谋害邻居的庄稼!
后来我渐渐领悟到“投”是扔的意思。于是我想象一个人,手里捏一只圆润毛绒的老鼠,把老鼠丢出去。我仍认为“器”是老鼠夹子。一个人不知为什么在扔老鼠,怕扔到老鼠夹子上把老鼠扔死了。
搞不懂此人究竟爱惜老鼠还是讨厌老鼠,说爱惜吧他又把老鼠扔来扔去,说讨厌吧他又不想把老鼠扔死。以我对中国传统农耕文明的理解,此成语的主人公肯定讨厌老鼠,搞不懂为什么扔鼠还要怕老鼠夹子,理论上应该朝着夹子扔才对。
后来我理解到“器”不是老鼠夹子,而是除了老鼠夹子的一切,比如家中摆放的瓶瓶罐罐。一个人手指捏住鼠鼠柔软的小肚子,想把老鼠往墙上丢,但害怕砸倒瓶瓶罐罐。
基本上和成语本来的意思很接近了!只是不理解古人抓到老鼠的处理方式,居然是在家里乱丢,感觉只是在拿老鼠泄愤!
昨天我突然明白过来,应该是拿拖鞋砸老鼠,但怕砸碎瓶瓶罐罐。明白过来的那一刻,我感到索然无味,手里再也不能握一只吱吱叫的小老鼠了,手心里慌慌张张的毛绒绒的触感消失了。只能庆幸没有人把它们往墙上大力地丢
今天看蚂蚁搬家:
有大小两种蚂蚁,经观察它们不是同一家。
在地上扔了一块饼干,被一只大蚂蚁发现,它很有兴趣,爬上爬下还拉同事一起来看,但是最终走掉了。
我的朋友扔了一小块饼干(感谢朋友的执着投喂,我看到大蚂蚁走掉时已经失去继续投喂的想法)
又一只大蚂蚁被小饼干吸引,它好像有点兴趣,在附近多次转圈,在我以为它要走掉的时候,它回来独自把那块饼干拖动了!它与饼干的体型体重相差之悬殊,令我和朋友同时惊叹出声。
(随后一只小蚂蚁也拖走了一块比自己大很多的饼干碎屑)
原来之前的大蚂蚁弃大块饼干于不顾,纯是因为搬不动。我以为它们会当场切割再搬,但不是,它们只搬整块。
大蚂蚁拖小饼干约一米远,到了一个比较高的马路牙子,它和另一同事拖饼干爬马路牙子,它的力气实在把我惊到了,水平拖饼干已经很厉害,没想到它还拖着饼干爬90度的墙呢!期间辛苦万状,team work 极其糟糕,没有两只蚂蚁一起拖,而是一只拖着饼干,另一只坐在饼干上添乱。如此试了几次,只爬到一半高度就掉下来了。蚂蚁同事走了,只剩一只努力爬墙。
如此努力多次,每次爬到七成高度就掉下来。
某一次落下时,正落在几只小蚂蚁面前。小蚂蚁的巢穴就在马路牙子根上。大蚂蚁又一次去捡饼干,而上面已经爬了两只小蚂蚁,大蚂蚁捡到一半时,小蚂蚁来干扰大蚂蚁,一大一小打了起来,体型相差悬殊,小蚂蚁只有大蚂蚁的头那么大,大蚂蚁咬着小蚂蚁四处乱撞,小蚂蚁有时和大蚂蚁顶牛,多数时候被抬着跑。它俩一路打了很远,打到草丛里去了,我想小蚂蚁最终恐怕会被打死。
饼干留在原地,很快被一群小蚂蚁围上来抬走,符合我印象里蚂蚁team work的场面。不知为何,大蚂蚁竟不会合作。
#应许我看电视剧
两天看完了《真探》第一季。听说第一季最好看,打算只看第一季。
我是这样决定去看它的:听说它的主创想做一个两个男人边开车边说话的企划,意识到这个企划肯定被毙,于是加了些凶杀案进去。然后贴了一些剧中截图,一个忧郁的无聊的脸贴在车窗户上。
我觉得主创有这种想法肯定会做得很好看,我想起了《德州巴黎》,虽然我压根没看懂德州巴黎,而且连情节也忘了,只记得当时觉得它不怎么好看,而且德州巴黎也不是两个男人开车,但我就是因为这个毫不相干而且也不好看的东西,断定这部剧应该会好看的。
看完之后觉得确实好看,可惜是凶杀案最好看。两个男人开车的部分,我希望它能更好看一些,现在有好看的氛围了,但是内容一回想还是有点普通了。我希望那个忧郁贴车窗的脸在絮叨他的人生虚无哲学的时候,可以更虚无更有趣一点。并且少一些白男中年危机,可以有点,但不要只有白男中年危机……
最近钱不怎么多,而且我又大手一挥买了两条好贵的裙子,已到了啃馒头的境地。两条裙子是打包出售,我本来打算都买回来再卖掉一条,否则一下子买两条贵裙子实在有点奢侈。
裙子到手一看,都漂亮得很,又不舍得卖了。
不过,我衣柜里已经很多漂亮裙子了,好几条都没穿过几次。
不管怎么说,我是不可能拥有世界上所有可爱小裙子了,就算都拥有,也穿不过来,反而浪费了。
最近我不止一次想到,人类的世界已经丰富过头了,有一辈子也读不完的好书、看不完的好电影、穿不过来的好裙子。人类世界为什么没有因此发生根本的改变?为什么还是贫瘠?为什么粮食足够地球上每个人吃饱的那一刻,没有像新年倒计时似的敲响一个大钟、放一堆烟花,然后地球人全都拍手叫好拥抱流泪,从此再也没有饥饿,为什么这个场景没有发生?
经济学早就回答为什么了,我真正想问的可能是“凭什么?”
总之,穿不过来的可爱裙子不应该一直留在我手里。我打算穿个一两次然后卖二手吧。正如吃饭要吃八分饱,对裙子的物欲也满足个八分就好。未来的某一天我也许会突然想到,那条裙子如果还在就好了。这个想念它的时刻并不可惜,反而是美好的呢,把裙子放在衣柜里忘掉才是可惜。
我看到一个“清明节我挖开了父亲的坟墓”“我与父亲的合影”的图,是好几年前一个人搞的行为艺术,一个人赤身裸体躺在毯子上,旁边是一幅骨架。
我一直领会不到行为艺术,可是,这组照片看上去很悲伤很悲伤……
健壮的成年人,与很小的父亲,也许父亲曾经也健壮,但是骨头看上去就很小了。
挖开坟墓躺在父亲身边,感觉是一种试图回到童年的极端方式。比想要回到母亲子宫更极端,因为他真的掘开坟墓,真的躺在只剩一点点的父亲的身边了。他躺着并且哪里也没有回去,童年的记忆或者是父亲臂弯的感受之类的,大概一样也没能唤起吧。
如果可以躺在过世亲人的遗物旁回忆过去,那么躺在遗骨旁想必也可以。可是,感觉遗物还有一丝温情在其中,遗骨却只剩下非常凄凉的感受。
可能因为,遗物是人的行为的遗留,从遗物上仍能感到逝者的生活习惯、爱好、思考,说它们是灵魂的小小碎片也可以。但是遗骨是灵魂不在了的身体,看到遗骨只能让人意识到逝者真的不在此处了。
所以,想从遗骨上获得一点点安慰的行为,就更显得悲伤了。
我想起来有个环保宣传图片:一只小鹿躺在塑料鹿怀里,据说母鹿被偷猎者杀了。小鹿把塑料鹿认成母鹿,躺在怀里,但是绝对不会躺在鹿骨架怀里的。只有人类面对明晃晃的死亡,还去寻求安慰,刻舟求剑。所以很悲伤。
小朋友最近爱看猫meme视频,不知道为什么我一看猫meme视频就觉得很烦……
如果用猫meme做轻松搞笑的题材,虽然我觉得无聊,但也明白它自有受众,有些人累了一天就是想看点无脑可爱的东西,题材与体裁相符合。
如果用猫meme做日常题材,我会觉得作者没什么讲述功底,意图通过大火的猫meme给自己增加点流量,题材与体裁不合,就让我很烦躁……
如果用猫meme做严肃题材,因为题材与体裁严重不合,反而成为一种解构。又或者作者有痛苦回忆,借助猫meme勉强能讲述,严肃地讲述会让作者太痛苦。虽然可以理解这种做法,但还是感觉猫meme严重限制了严肃题材的表达,给人割裂感,到目前为止没有见过哪个严肃猫meme可以借助割裂感使成品别具风味,都是驾驭不好割裂感使成品减分的。
当然猫meme也有好处啦,看到好几个用猫meme讲自己创伤经历的,我想这是一种自我疗愈手段吧,既然目的是自我疗愈,那也不需要以观众的角度去评判成品质量。